更多申请解答可至
问答专区查看(点击链接即可查看)
1. 推荐信在留学申请过程中起到多大的作用?
我们无法否认语言成绩、GPA、GRE等标化成绩在申请硕士项目中的重要作用。但当我们面对的申请竞争者者都拥有和我们相似的、非常优秀的标化背景时,推荐信往往会成为展示申请者能力的另一项重要依据。特别对于顶尖高校而言,标化成绩往往只是他们用来缩小申请者范围的第一道门槛,而推荐信则会在之后的筛选中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2017美国学院录取报告,我们整理出了对于影响2016年秋季国际学生不同录取因素的侧重比,不难发现导师推荐和任课教师推荐已经成为继标化成绩和论文写作后第三重要的因素,其重要程度也已经超过学生兴趣、课外活动、面试等因素。
2. 什么样的才是最有用的推荐信?
申请的过程无疑是复杂又艰难的,而对于绝大多数申请者来说,推荐信往往是最艰难的环节之一。所以,我们需要考虑什么样的推荐信对我们来说才是最有利的。也许现在对大家来说,“最有用的推荐信”仍然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所以这里,我们想先为大家解释什么是“无效的推荐信”。
对于申请者而言,“录取”是最重要的目标,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无效的并不是写出申请者缺点的推荐信,而是从根本上无法帮助推荐者实现“录取”目标的推荐信。
3.如何才能取得一封最有用的推荐信呢?
我们将从推荐信的策略、礼节、格式和内容,共四个方面为大家说明。
首先是策略方面,我们第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找谁写—如何在有限人脉里挑选合适的推荐人?
知名度?业界评价?职称?哪一个才是最重要的标准,万一我熟悉的推荐人都不符合这些标准怎么办?相信很多申请者在寻找推荐人的初始阶段就有过类似的烦恼,其实答案只有一个——这些并不值得烦恼。
为什么呢?让我们再考虑一遍推荐信的目的——
- 确认申请者的能力
- 核实申请者的背景及经历
- 建立与申请者的信任
- 增强申请者的自信心
归根结底,推荐信只是让学校更加了解申请者,使学校确认“这个申请者是我们想要的学生”的一种方式。身份显赫的“大佬”推荐人并不是万金油,也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一位真正了解你的推荐人,才是对你最有帮助的。
所以我们需要考虑与推荐人建立可靠的、有深度的交流。这种与推荐人建立的交流当然是越早越好,至少要在申请季提前一年开始建立。所以一旦我们确认想要申请研究生的想法,就需要开始观察周围——哪位教授可能愿意并有能力为我提供最有效的推荐信?之后我们就需要和理想的推荐人对象尽可能创造有价值的共同经历、培养真实可靠地关系。请注意高校往往比较看重在推荐信中反映出的申请者和推荐人的合作时间长度和熟悉程度,仅仅凭借着一两次的课后答疑是无法展现的。
所以在实际的推荐信中,建议大家适当引导推荐人在开头写一段背景介绍,具体描述推荐人和申请者的关系,比如怎么认识的、认识多久了、公事过哪些项目,这样可以使推荐信剩下的部分更具有可靠性和说服力。
接下来就是推荐信的内容部分,关于如何引导推荐者写适合项目申请的内容,这里也有三个重要的要素。
1) 匹配申请者的目标项目;
2) 根据不同的目标项目,进行适当的修改;
3) 和具体材料相结合。
一般来说,高校会希望申请者通过各项材料展示出这几种能力和特质:
- 在本科阶段有着智力和知识技能的提升
- 有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资质
- 有分析能力和交流学术思想的能力
- 领导力/创造力等
但是显然,光说无用,“我认为这个学生非常棒”“我发自内心地认为这个学生是个优秀的人才”这些夸奖并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高校希望的能力和特质也并不能通过教授的泛泛夸奖而得到有力的体现。我们在推荐信中需要具体的案例细节和确切的观察力作为支持,而这些都源自于申请者和推荐人长时间、深层次的交流沟通。
同时,在引导推荐人写推荐信中,提示案例往往比概念更有帮助。与其笼统地拜托推荐人多多展示“领导力/创造力/专业素养”等概念性的特质,不如提示性地拜托推荐人在推荐信中描述申请者表现好的某个课程,或是参与过的某些项目。当然,这些具体的案例一定要能够展示与申请项目所匹配的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比如,用“这位申请者带领着XXX人的团队顺利完成XXX项目”这种事实案例代替类似“这位申请者拥有非常棒的领导力”的夸奖。
以及,好的推荐信并不需要堆砌过分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将申请者塑造的多么完美全能。过于夸张的描述会使推荐信失去一定的真实性。比起一昧地夸奖,展现出申请者的在大学期间的成长过程往往更具有说服力。
为了展现出申请者和项目最大程度的匹配性,使推荐信发挥最大的作用,根据申请项目的不同,对推荐信中的具体案例和个人能力的侧重进行适当的修改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从推荐人(教授)的角度,通过一定的细节和案例,分析申请者和某个项目的匹配程度,以及申请者的 潜力、未来通过该项目的学习可以达到的进步,这些与项目的紧密联系的内容也会起到很大帮助。
所以在实际的推荐信中,主体部分主要是一些用具体的、真实的轶事、经历来展现推荐人对申请者细致可靠地观察和评价,再结合申请的项目的特质,突出申请者与该项目的匹配程度、专业素养以及个人能力,这样才能使推荐信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然后是礼节方面,在这块主要想和大家说说怎么与推荐人建立起联系,在申请季又需要怎么沟通。
最大的诀窍就是——越早规划越好。一旦确定申请研究生项目时,最好就要积极寻找周围最有帮助的推荐人并建立长期且可靠地联系。如果此时已经大三,请务必在开始就保持坦率的态度,告诉推荐人你想申请研究生项目,确保推荐人愿意并且有能力帮我们完成推荐信,这点非常重要。当申请季来临,请至少提前DDL三个月的时间,大胆的与推荐人沟通。提前三个月是为了保证申请人的时间也足够充裕。千万不要拖延到最后一个月,匆匆寻找不熟悉的推荐人。
良好的沟通过程应该是冷静的、有规划的,尽可能的做所有可以自己完成的申请步骤,并为推荐人提供充分的背景介绍,这样可以使推荐人更清楚地明白他们需要为你做什么,推荐信的效果也会更好。在申请季的沟通过程中,我们有必要为推荐人收集好足够多的相关信息,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 概括申请的项目的基本信息和课程介绍
- 清楚地解释申请相关步骤、要求和截止日期
- 提供适当的URLs
- 阐述为什么推荐人的意见对申请者至关重要,并告诉他们申请者非常非常感谢他们的推荐和帮助
我们需要把这些信息打包整理好,通过有效地方式发送给推荐人们。关于推荐信的内容方面,我们还需要和推荐人沟通并明确以下几点:
首先,确保推荐人在他们的专业领域为你做出具有说服力的推荐。比如一位物理学教授在推荐信中应当提到的是理科相关的课程或项目,展现申请者的理科相关的学习素养和能力。如果硬要让物理学教授证明申请者的时尚嗅觉或是新闻写作能力、音乐鉴赏能力,这些和理科知识毫无联系的部分,是不是太过于牵强,也不太可信呢?
第二,尽量和推荐人清楚明确讨论,什么事件或项目是你认为最重要也可以最好地展现你的能力,最适合在推荐心中作为具体案例出现。这样也会给推荐人头绪,让他们顺畅地完成一篇有帮助的推荐信。切记将所有申请材料整合一遍,因为我们也不想推荐信的内容和其他申请材料过分重合。
第三,为推荐人提供比较池,并明确推荐信的长度。
最后,这里想要和大家明确一些关于推荐信的格式的问题。
第一希望大家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查看申请的项目对推荐信有没有明确的格式规定,如果有的话,请务必告知推荐人按照规定填写。
第二条关于一些措辞礼节和模板。这里希望大家注意的是,尽可能地以一种非常正式、真诚的方式展示推荐信,比如在推荐信中包含以下内容:
- 礼节性的词汇,比如开头的“尊敬的先生/女士”;结尾的“您诚挚的XX”
- 如果可能的话,有推荐人的签名
- 包括推荐人的邮箱地址或其他联系方式
- 如果可能的话,写出推荐人最知名的论文
- 具体日期
Q&A
Q: 我们大学的课程都是超过80个人的大课,几乎不可能有机会让教授了解我。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与教授建立起联系?
A: 首先必须要努力学习这门课程,课余积极利用教授的OFFICE HOUR进行提问和交流。如果申请者无法从80个人中脱颖而出得到教授的青睐,那么这个教授可能并不是合适的目标推荐人。让教授注意到你并不是简单的过程,但是这也是必须的过程,我们需要变成足够积极、也足够优秀到让教师注意到并愿意推荐给其他学校的人。
Q: 如果可以提供社会活动相关的推荐人,是否可以用这个替代教授的学术推荐信?
A: 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推荐信的具体内容,以及推荐信中的你是否和申请的项目所需要的学生特质相符合。如果是申请纯学术的硕士项目,那么来自教授的学术推荐信可能会更有帮助,但是这也根据项目不同,有的项目可能会更看重学生在实践中展现出的能力和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