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Tip}} 

话题:博士

10 个问题

博士新生入学应该做哪些准备?

Laney Lu:

作者Laney Lu,英国牛津大学化学PhD在读,芝士圈留学行家。

 

1. 一定程度把博士当作一份工作,把导师当作你的老板。

处理好和导师的关系是你学习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第一步,毕竟无论是项目选题、实验环节还是论文发表,导师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顺畅的沟通交流可以让你的博士生涯过得顺风顺水

但这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把攻博看做是一份特殊的工作;与工作不同的是,大多数人读博的追求重点是保证自己的研究项目高质量完成,多发几篇论文,多...

显示全部

作者Laney Lu,英国牛津大学化学PhD在读,芝士圈留学行家。

 

1. 一定程度把博士当作一份工作,把导师当作你的老板。

处理好和导师的关系是你学习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第一步,毕竟无论是项目选题、实验环节还是论文发表,导师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顺畅的沟通交流可以让你的博士生涯过得顺风顺水

但这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把攻博看做是一份特殊的工作;与工作不同的是,大多数人读博的追求重点是保证自己的研究项目高质量完成,多发几篇论文,多积累点学术经验,最后争取早日毕业;而导师所追求的重点是利用博士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不断完善他在自我学术领域上的成就。两者侧重点不同,因而在有关学术成果、项目开展进度等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部分,博士生自己需要有着理性的判断,并与导师进行有理有据地商谈,让他了解你真正的诉求,并得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导师一方面是你的老板,另一方面也是你人生中的助力者,因此如果是你合理且公正的请求,一般导师都会考虑你的感受并且作出合理的调整安排。

2. 给自己制定一个短期目标和一个长远规划。

入学后尽快进入一个博士生该有的状态,可以给自己的项目设定几个部分的deadline,每个deadline都有一个短期内必须实现的目标,比如第一阶段通过查阅文献,写一份高质量文献综述;第二阶段通过实验或者调研数据确保自己课题的可实施性等等,从而保证每一part都能有效率地及时完成。

一些同学选择读博是有更高的学术追求,而一些同学选择读博则是希望通过获得这样一个高等学位在将来收获更满意的职场工作。无论最初动机如何,你既然已经是一位博士生,那对于未来毕业之后的去向,从入学开始就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长远的规划,如果打算继续在学术圈里摸爬滚打,那你就需要在读博期间朝着多发表高质量论文、多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的目标前进;如果将来打算进入企业及其他非科研单位,那在进行学术研究之余,是否需要通过实习、考证等方式来提升一些找工作所需要的硬杠条件。

3. 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科研。

做学术最重要的就是耐得住寂寞,尤其对于理工科博士来说,读博期间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做重复性试验,而其中又有一大半的重复性试验可能都会半途而废或者没有达到预期所需。这时候保持一颗平常心态来看待这些或好或坏的结果十分重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船到桥头自然直,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自我暗示重拾信心,此路不通那就换一路。也不要总和他人比较,在你身边总会出现一些大牛,他们可以以超你好几倍的速度在完成一个项目,他们一年可以发你三年份的论文量,还偏偏都是顶刊。但anyway,读博是自己的事儿,每个人的选题不同,思考方式不同,运气也不同,尤其是发paper,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你能做到的就是人和,保持一个良好心态,实验啥的,都是小case。

4. 永远不要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除了了解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文献、书籍资料以外,尽可能多了解自己的专业方向以及与专业相关领域的资料,在当今的科学发展过程中,交叉学科之间的互动愈来愈深。若只局限于个人专业方面的研究探讨,未免会有坐井观天之忧。Nature、Science、Cell每年发表那么多期刊,学校给你免费下载这些期刊的权利,就要多利用起来;参加学术会议,不要只看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也要多了解其他你感到陌生的研究领域,或许他们的专业知识你用不到,但是其研究思维、创新方式说不定就给你带来一些新的灵感。总而言之,不要只拘泥于小小的实验室,对知识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也是需要多维多层次的。

5. 把学习工作和生活平衡化

对于博士而言,为了考试拼命学习的时代早已过去。刚进大学的你或许还会为了期末考不挂科而长时间泡在图书馆、教学楼里复习,但现在作为博士的你,请不要为了科研进度而完全放弃自己的业余生活,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每周保持几天定时的锻炼,接触一些乐器、绘画等艺术方面的爱好,做一个有趣的斜杠博士生会妥妥增加自我魅力;最重要的是定期给自己放个假;有时为了加快一个实验项目的进度,适当在周末加个班是合理的,但这不能是长期的,一年中至少给自己安排一个长假,出去旅旅游,看看世界,毕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收起
取消

美国哪些大学经济实力最强?

Marco:

揭秘那些富可敌国的美国大学,资产堪比一个国家!

 

经济实力与当地教育的实力存在着直接联系,雄厚的资金不仅可以为学生配备优良的教学硬件,也吸引着更高水平的教授老师任教,很多留学生选择美国,就是因为美国名校众多,教学质量高。

(New Republic)网站公布了十大富可敌国美国大学排行榜,比较各个大学的基金会资产,并且配比世界各国的GDP数据。而这些一所院校的财富能相当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图片]

 

1、哈佛大学323亿 |

相当于约旦哈佛大学是...

显示全部

揭秘那些富可敌国的美国大学,资产堪比一个国家!

 

经济实力与当地教育的实力存在着直接联系,雄厚的资金不仅可以为学生配备优良的教学硬件,也吸引着更高水平的教授老师任教,很多留学生选择美国,就是因为美国名校众多,教学质量高。

(New Republic)网站公布了十大富可敌国美国大学排行榜,比较各个大学的基金会资产,并且配比世界各国的GDP数据。而这些一所院校的财富能相当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v2-e46b376bcde7e8a2acb238dfaebf9250_hd.gif

 

1、哈佛大学323亿 |

相当于约旦哈佛大学是一所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为常春藤盟校成员之一,也是一所在世界上享有顶尖学术地位、声誉、财富和影响力的高等教育机构,并获誉为是美国政府的思想库。

 

2、耶鲁大学208亿 |

相当于赞比亚耶鲁大学是一所坐落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创于1701年。也是全美历史第三悠久的高等学府,亦为常春藤盟校成员之一。

 

3、德州大学204亿 |

相当于阿富汗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成立于1883年,是德克萨斯州大学系统中的主校区,也是德克萨斯州境内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

 

4、斯坦福大学187亿 |

相当于洪都拉斯斯坦福大学,全称为小利兰·斯坦福大学,是美国的一所私立大学,其在U.S.News2020美国大学综合排名第1,THE2020世界大学排名第4。

 

5、普林斯顿大学182亿 |

相当于加蓬普林斯顿大学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是美国一所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

 

6、麻省理工学院110亿 |

相当于布基纳法索麻省理工学院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全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培养了众多对世界产生影响的人士,是全球高科技和高等研究的先驱领导大学。

 

7、德州农工大学87亿 |

相当于马尔他德州A&M大学拥有极高之学术成就,在美国与国际间皆享有盛名,一直以来皆名列各大权威学术评鉴机构所列之世界百大名校之一。该校其中一个闻名于世是其顶尖的科学复制技术,人类史上的第一只复制猫、复制狗都是该校的研究成果。

 

8、密歇根大学84亿 |

相当于巴哈马密歇根大学创建于1817年,位于美国密歇根州,是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盛誉。密歇根大学建校以来,在各学科领域 中成就卓著并拥有巨大影响,被誉为“公立常春藤”。

 

9、哥伦比亚大学82亿 |

相当于海地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属于私立的美国常春藤盟校。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友和教授中一共有87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包括奥巴马总统在内的三位美国总统是该校的毕业生。

 

10、西北大学79亿 |

相当于塔吉克斯坦西北大学由John Evans先生创办于1851年 ,其主校区位于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市郊的密歇根湖湖畔,临近著名的国际大都市芝加哥,其商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位于繁华的芝加哥市区。

收起
取消

留学生有哪些心酸的经历?

该话题答主

Cathy | 芝士圈咨询顾问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Management
全程DIY拿到帝国理工经济战略,LSE管理和港科大全球运营offer,申请成功率100%,对英
Cathy:

作者Cathy,2017-09~2018-06就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芝士圈留学行家

在很多人眼里,留学生像是一个闪着光的存在,可以随意消费,可以去各国旅行尝遍世界美食,不用承受巨大的课业压力也能轻松拿到best degree。然而,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留学这条路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多少大家眼里值得羡慕的事,就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苦,更难过的是,有很多都无处诉说和发泄,只能自己承受。

看不完的reading和paper

首先作为学生最...

显示全部

作者Cathy,2017-09~2018-06就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芝士圈留学行家

在很多人眼里,留学生像是一个闪着光的存在,可以随意消费,可以去各国旅行尝遍世界美食,不用承受巨大的课业压力也能轻松拿到best degree。然而,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留学这条路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多少大家眼里值得羡慕的事,就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苦,更难过的是,有很多都无处诉说和发泄,只能自己承受。

看不完的reading和paper

首先作为学生最直接的压力就来自于学校。在国内读本科时常常可以到期末突击一下,也能考到不错的成绩,但是在英国这一年,每节课前都要花很多时间读reading,不然课上就完全跟不上,课后要花加倍的时间去补上;老师也很少会划重点作总结,所以对学习自主性要要求大大提高。加上英语阅读速度和词汇量的限制,刚开始常常会感觉很崩溃。考试的时候,哪怕是account那个和finance这种客观的科目也要写小essay,更别说那些文科课程,常常一考3小时,完成3篇长篇大论,并且每一个引用的观点论据都要说明出处,光是背文章名称作者和年份就已经经很头大了,还要结构清晰逻辑合理,所以每次文科考试都像脱了层皮。

课堂上的嗤笑

相较起来,中国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表达能力却比较弱。常常在课堂上被提问的时候,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或者讨论的时候更多的扮演listener而不是speaker,这时候,国外学生常常就会认为,中国学生都不愿意为团队做贡献,或者压根做不出贡献。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没有回答完整问题,接收到隔壁同学的轻蔑眼神,一脸“我就知道你不会”的得意,那时候真的很窝火。虽然最后毕业时,拿到best degree的大多都是中国学生,但是平时收到的误解和轻视还是会觉得委屈和难过。

奇葩室友

伦敦的房子很贵,不到十平米的single room每个月要一万多块,所以有些学生就会选择价格低一些的twin room(两个人share一个房间),这时候,遇到什么样的室友就全靠运气了。不同国家的人生活习惯不同,交流也不顺畅,可同在一个屋檐下不说话又很尴尬,回家不是返送反而变成了另一种社交恐惧。更不行的话,可能会遇到有体味或者不讲卫生的室友,有苦难言。即使是single room也会有很多不便,比如公用厨房和卫生间的打扫问题,室友喜欢带朋友来开party甚至留宿,半夜两三点还在音乐狂想酒杯碰个不停。不想大吵伤了室友和气也无法忍受这种打扰,简直坐立不安。分配好了打扫计划室友确痴痴不动,看不下去就只能自己动手。想搬家却签了一年的合同,退租违约金太高,转租容易遇到骗子,哭笑不得。

视频&打电话

刚到英国的时候,每天都跟爸妈视频,给他们看今天又去了哪里玩,又在家里添置了什么小东西,但是克制不住每次看到他们都会有想奔回家的冲动,刚刚到一个陌生国家没有朋友的时候,最怕看到爸妈,不知道哪个瞬间就会哭出来。后来渐渐有了很多朋友,生活变得重充实,也越来越不敢跟他们视频,害怕他们看到熬夜写作业后憔悴的自己,害怕他们看到桌上用来当正餐的各种面包和沙拉,总是电话里笑着说,我过的很好哦很开心。从来不会说,今天错过了末班车,打车太贵走了半小时回家;也不会说今天在图书馆待到12点还没有写完essay,留学生一个人的时候,真的很坚强很坚强。

圣诞节

英国圣诞节的当天,基本所有商店都会关门。那年圣诞假跟同学出去玩,平安夜很晚才回到家,商店都提早关了门,十几天不在家也没敢储存粮食,室友都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圣诞,屋里空荡荡的,偏偏又赶上发烧,一整天躺在床上只能喝水。下午饿得不行穿上厚厚的羽绒度出去想碰运气找找商店,Googlemap上标注营业中的无一例外全都没开门。记得出国前问在英国留学的同学,圣诞节是不是很热闹,像国内过春节一样到处都有星星灯和很多活动。当时得到的回答是,我最讨厌圣诞节,室友都回家了,街上没有人,回国机票太贵只能自己在房里待着。当时还不相信,亲身经历一次之后才觉得,还是国内圣诞节的氛围比较好o(╥﹏╥)o

小道上呼啸而过的车

记得有一次,正常走在一条基本没有车会通过的狭窄小路,突然窜出来一辆车,因为被我挡住了路摇窗破口大骂,各种难听的词汇,瞬间又气恼又委屈,偶尔遇到这种不讲道理的人还真是郁闷的很。

安全?危险?

出了国才觉得,中国真的是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了。刚到英国的时候欧洲的恐怖分子比较躁动,传言ISIS组织放话要在圣诞期间袭击伦敦巴黎纽约三个城市之一。黑五那天,最热闹的牛津街上传出类似枪声的巨响,大家都被紧急关在商场里,不停刷新闻找消息,虽然后来被证明是虚惊一场,但还是感觉经历了一次生死。伦敦失踪的KCL女博士学校和我们学校隔了一条马路,后来被发现遇害的地方和宿舍隔了一座桥,从来没想过这些事情会离自己这么近。于是,傍晚穿过公园里的小路都是一路快跑,看到旁边有黑人哥哥就心里紧张,也在唐人街智斗过小偷,这一年大概是长这么大经历最丰富的一年了,更别提持枪合法的美国,大概每天都要悬着一颗心了。

虽然会有很多不如意,但好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善意和小美好,这一年的收获也让我从来不后悔选择去英国读研,愿大家都此生尽兴,赤诚安好。

收起
取消

哪些人适合读博士?

Laney Lu:

本人刚入学博士一枚,在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上想先分享一下自己为什么选择出国读博的原因:

Laney Lu,牛津大学物理化学PhD,芝士圈留学行家。

博士群体的队伍在进入21世纪以来每年都以较高的增长率在不断壮大,尤其是有了“直博”这个可以直接缩短博士就读时长的方式后,在例如英国这个把教育输出作为一项产业的国家里,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选择直接在本科阶段就申请博士,但是否能申请上博士的就一定适合读博,这话还要两说。

1. 本人背景理工科专业国内985高...

显示全部


本人刚入学博士一枚,在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上想先分享一下自己为什么选择出国读博的原因:

Laney Lu,牛津大学物理化学PhD,芝士圈留学行家。

博士群体的队伍在进入21世纪以来每年都以较高的增长率在不断壮大,尤其是有了“直博”这个可以直接缩短博士就读时长的方式后,在例如英国这个把教育输出作为一项产业的国家里,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选择直接在本科阶段就申请博士,但是否能申请上博士的就一定适合读博,这话还要两说。

1. 本人背景理工科专业国内985高校硕士,本科硕士期间一作发表SCI论文3篇(两篇一区),觉得自己的研究方向还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想通过读博一方面加深自己的研究,解决硕士期间还没有透彻的一些问题
2. 作为一个国内本硕,选择出国读博首先也是因为所选的国外导师在有关研究领域具有更深厚的学术经历和研究成果,这对于本人将来的发展也许会提供更多新的思路;另外之前本科曾在瑞典交换学习一年,这一年超棒的学习体验让我渴望有机会再一次经历时间更长的留学过程
3. 不考虑任何与学术、将来就业有关的因素,就自身而言,在国外读博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接触更多不一样的人和事,并且独立解决很多陌生的问题。

当然个人觉得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读博,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软件上,你先要思考的应该是大部分人会问你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读博?

这个问题直白的回答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1. 我热爱学术,读博是我迈向科研的必经之路
2. 我想通过读博提升自己的学历,以后更容易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3. 我不知道未来该干嘛,只能通过读博让我继续留在校园里去思考这个问题
4. 别人说读博好处多,那我也试一试
5. 。。。。。。

如果是1,那相信凭借着你对学术这份深沉的热爱,没有什么是可以阻拦你读博的决心的;

如果是2,那是否需要想一下:相比通过读博来提升学历,利用没读博的这三年去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是否会让你将来的工作满意度更高。

如果是3,那也许很大概率在你读完博之后你仍然不知道将来该干嘛。

如果是4,读博是你自己的选择,不同人对读博有不同的理解,即使是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人,也会对这一段经历有着不同的评价,要知道试一试就意味着你要付出至少三年以上的时间来为这一句读博好处多做一次尝试。

其次剖析一下心理状态,你是否具备了足够的毅力?读博是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国内直博至少五年,普博要四年毕业,国外,美国短则四至五年,多则六到七年,欧洲大部分申根国博士四年,英国是三到四年,在这四年中,你身边的小伙伴可能已经完成人生大事,可能已经成为职场能手,而你却还扎根在实验室,守着一堆数据过日子,这个时候你的心理是否还能有着当初读博时的那种安之若素?

而从硬件上来说,要考虑的还有就是经济因素,据本人了解,国内大部分博士虽然学费每年都会以不同形式返还,且每月学校和导师都会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但这与上班族的工资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甚至在一些人均GDP较高的城市连最低平均工资都赶不上;欧美的博士能拿全奖或者走CSC的固然不错,但是在生活成本相对更高的发达国家里,基本上也只能让自己个人达到温饱水平(仅考虑中国学生的平均消费水平),因此这对于自己及家庭来说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但不管怎样读博都是一件可以提升自己阅历的事情,很佩服那些毅然辞掉工作重新读博的人,他们的决心或许可以让他们在读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读博也可以说是一件对每个博士来说又爱又恨的事情,爱的也许是那在进行了长时间重复性试验后发现满意结果的欣喜,恨的是有时在你已经筋疲力尽时仍然没有任何突破的失落;希望每一个即将读博或者准备申请博士的同学可以从自身出发,好好审视一下自己:我到底适不适合读博士?

收起
取消

公共卫生专业是怎样一个专业?

该话题答主

Vika Chen | 芝士圈咨询顾问

达特茅斯学院 Health Policy
国内211本科,达特茅斯学院公共卫生硕士,Health Policy专业,毕业后在知名咨询公司
Vika Chen:

作者Vika Chen,国内211本科,达特茅斯学院公共卫生硕士,Health Policy专业,毕业后在知名咨询公司工作一年。现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药学院(全美药学院第3)读博,芝士圈留学行家。

本文目录:

公共卫生简介硕士申请就读体验就业/方向

简介

公共卫生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既可以指如何通过普及疫苗接种预防某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也可以指通过教育宣传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这门学科可以细分成环境健康/卫生(Environmental Heal...

显示全部

作者Vika Chen,国内211本科,达特茅斯学院公共卫生硕士,Health Policy专业,毕业后在知名咨询公司工作一年。现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药学院(全美药学院第3)读博,芝士圈留学行家。

本文目录:

公共卫生简介
硕士申请
就读体验
就业/方向

简介

公共卫生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既可以指如何通过普及疫苗接种预防某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也可以指通过教育宣传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这门学科可以细分成环境健康/卫生(Environmental Health),生物统计(Biostatistics),流行病学(Epidemiology),医疗政策(Health Policy),医疗管理(Health Management/ Health Administration)等不同的方向。

申请

Public Health一般硕士项目分为MS(Master of Science )和MPH(Master of Public Health)两个学位,JHU和UNC 有自己独特的MSPH (Master of Sciences in Public Health)。

生物统计(Biostatistics)和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两个国际生中较为热门的专业,大部分学校算作STEM专业,有些不是(注意:这个申请时一定要在学校网页或者和小秘邮件联系确认,一定以各个学校i-20专业代码为准)

每个学校的Health Policy and Management 或者Health Administration招收国际生很少,一般80%-90%是美国人。申请时有些项目,尤其是MHA(Master of Health Administration)的项目会要求面试。MHA这个学位比较像更专注healthcare这个领域的MBA,会更倾向于招收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如果是本科毕业想直接申请一定要多做一些相关实习。非常建议大家如果想申请公共卫生要提早规划。

选校时,除却us news的学校综合排名/专业排名,建议根据自己的需求,下一步的打算进行选择最适合自己学校。如果想在美国找一份含金量相对较高的实习,一定要优先选择地理位置, 如Emory, BU等。如果更注重毕业回国就业,优先考虑学校名气大,校友较多的公卫大校。个人认为在学校网页一般展示的current students中国际生的实习等比较有参考价值,或者可以发邮件问小秘相关信息。如果更想毕业深造读博做研究,可以提前看看项目中的老师的项目,邮件联系有没有可以加入的研究项目或者课题。

就读体验

做完整个大体的介绍,也分享一些比较个人的经历。本人曾就读于某小藤,偏policy/management相关专业,毕业后国内某咨询公司工作,又赴美读博,现博士生在读,算对整个行业有一个粗浅略全面的认知。因为是偏policy/management,其中96%是本国人,系内同学约有60%有医疗工作经验的(如医生,政府部门工作者,研究员等),40%是本科毕业生。课程设置包含了公共卫生基础课,biostatistics,epidemiology,美国医疗体系的介绍,医疗机构管理,和社会学,荟萃分析方法(meta-analysis)等。选修课有高阶的生物统计课程,或者药物经济学如成本-效益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定性分析(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或者商学院开设的医疗机构管理等。然后要求的实习和一篇论文。

课程本身非常丰富,除了课程内容本身,很多课比较注重讨论,专业中的医生和之前从事医疗投资/咨询等的同学会针对一个问题给出引人深思的观点、经验,是一个很有趣的经历,让你从书本上以及同学们的讨论中很迅速全方位地了解美国的医疗的方方面面。在讨论中也能很快地提高专业性的交流沟通能力。课程实用性非常强,因为项目时间相对短,高强度的学习/课程/考试为后来的consulting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相较于生物统计等方向,对口语/写作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就业/方向

之后的就业选择比较广泛,因为专业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所以相较于一些窄而精的专业,没有特定的就业岗位。实习可以去医疗机构医院/医学中心,医疗保险公司,药企,非营利组织,学校是target school可以考虑咨询公司(BCG,ZS,LEK,IQVIA等),也有同学会选择继续深造读博。PhD可以考虑申请DrPH (Doctor of Public Health)或者PhD in Public Health。

收起
取消

有哪些东西是你读博士以后才懂的?

该话题答主

Jessica Luo | 芝士圈咨询顾问

香港中文大学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了解不同国家地区的申请,帮助明确留学选择。生命科学领域面试技巧以及香港申请生活全方面答疑
Jessica Luo :

 

作者Jessica Luo,芝士圈留学行家,2015-08~2019-07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 生物学PhD。

本人本科985理科背景,没有读过硕士直接读了博士。现在即将迈入博士生涯的第五个年头,憧憬过,迷茫过,现在慢慢开始接受一个平凡的自己。

很多人可能对于读博士还是有诸多犹豫,现在我想将我过往读博士期间四五年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对大家的选择提供微小的帮助。

在开始讲述之前,我必须要强调的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读博士更是用身体在拼文章。...

显示全部


 

作者Jessica Luo,芝士圈留学行家,2015-08~2019-07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 生物学PhD。

本人本科985理科背景,没有读过硕士直接读了博士。现在即将迈入博士生涯的第五个年头,憧憬过,迷茫过,现在慢慢开始接受一个平凡的自己。

很多人可能对于读博士还是有诸多犹豫,现在我想将我过往读博士期间四五年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对大家的选择提供微小的帮助。

在开始讲述之前,我必须要强调的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读博士更是用身体在拼文章。希望各位博士生,准博士生可以保重身体。

下面我会分几个不同角度来讲述我在读博士期间的经历和所明白的事情。

一,学术方面

1.导师的水平和建议

我提出这一点并不是要质疑导师的水平,毕竟成为了博士生导师已经是对他们学术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的肯定。但是我想说的是,很多教授,尤其是很有名的大老板,在功成名就之后会有很多非科研方面的事务需要处理,比如 担任学院某些行政类职务(院长、副院长,所长等等),医学类的博士生导师可能还有额外的专家坐诊的工作,所以分配在科研上的时间非常的有限。而且大家都知道在科研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如果不多看文章,很可能不是非常的了解某一个小领域的文章的具体情况。相应的,也就没办法给予学生很detail的指导。

我曾经以为要申请就申请全系全院最有名的教授,但自己过来读书才会发现,其实有的assistant professor 会更加有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博士生的科研。而且很多大教授已经完全达到了学院tenure的条件,然后过上了佛系人生。

我觉得真正的好老板应该是,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科研上又会给予学生指导的教授。只可惜,并没有很多教授可以完美的把握。

 

2.切记不是努力就可以发好文章

读博士努力是必须的,但是不代表努力之后一定就有收获。在科研中走弯路甚至是走入死胡同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毕竟大家在探索在研究这个世界的未知,碰壁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甚至更可怕的是一些大热领域出现文章被其他group抢发的事情。会感觉一瞬间整个人生都灰暗了。但是解决方法只能是,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其他的角度来阐释这件事情,降低所投杂志的档次,先把文章发出去,以免出现更多的损失。

 

3.导师的人品非常的重要

见过有的导师(内地导师居多)会让学生和他一起出席社交场合帮忙喝酒,或者帮老板做一些私活,甚至帮忙带小孩。如果不愿意去做就会用毕业论文、文章发表以及博士学位为要挟,强迫学生帮导师去做一些本来不应该做的事情。

更有人品更差的导师,会怀恨在心然后在毕业之后的推荐信上面动手脚。

在这个时候,导师的人品就非常重要了。我也认识很多小伙伴的导师非常nice,在毕业之后还会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去帮学生介绍工作。但至于如何看出导师人品,我觉得如果有条件,可以先做一年research assistant或者听听实验室原本的人聊天来感受一下了。

 

4.课题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最后的结果

因为导师的习惯不一样,有的喜欢让学生自己发掘课题;有的喜欢让一些senior的学生、博士后来带着学生做已有的课题,之后再从中找新的课题;还有一部分直接就分了一个课题给你。

在课题还没有开展之前,作为新的菜鸟博士一般都很难分辨出课题的好坏(基本可以定义为难易程度外加发好文章的可能性)。我的建议是可以和实验室的人多聊一聊,可以和不同的人讨论,来总结一下课题发展的可能性。

但注意,这里所表述的也只是可能性,毕竟没有人可以断定某某课题一定有前景某某课题一定没情况,也有人把原本的所谓垃圾课题做出一篇science的,但这只是极少数情况。多和前辈们聊聊课题对自己没有坏处。

 

5.不要100%相信导师在面试、确认意向时期的说辞

一般申请季,如果和导师套词之后,导师一般都会对自己的实验室进行介绍。但是导师在此时讲的情况可能和实验室真实情况有比较大的出入。在一开始,导师(尤其亚洲区)会极力夸赞实验室以及这里的grant,funding,让potential candidate相信他的实验室是真的可以出成果的,是真的非常棒资源非常好环境也很赞的实验室。但是进来实验室做事情半年发现可能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所以实验室轮转这种机制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没有轮转的机制,而且轮转也确实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在这里我只是想说,导师的说辞可能是有些水分的。不要盲目的相信导师所讲的话,所画的饼。

 

6.实验室有没有跟正确引路的师兄师姐

师傅领进门,修行看各人。虽说重点是在“个人”,但有一个好的师傅也是很关键的。尤其是在生物、化学等需要很多经验以及实验技术的学科上,跟着一个很好的师兄师姐,可以大幅度减少弯路,并且形成很好的体系,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比如知识结构体系,整理材料的方式,处理data的专业度等等。

但这个方面,实验室新进门的博士生基本上是没有选择权的,都是看运气。但是我只是想提出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都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引路人,可以在博士学期初期给大家提供帮助。

7.一定要做好延期的准备

说到博士,和硕士本科的最大区别我觉得是延期。有可能因为达不到毕业要求,有可能因为文章还在review,有可能只是因为导师喜欢使用廉价劳动力。但是延期是每个博士生都应该做好心理准备的事情。当然最好的情况是不延期,顺利毕业。但我认识的博士生里面,无论哪一个学科,半数以上都会延期。理工科延期更加严重。

其实读博士更像是一场修行,要等够了时间,耗尽了心思,才能换来的结果。也希望延期的各位早日毕业。

 

8.一时之间的疏忽大意和不严谨的科研状态会直接毁掉整个科研生涯

博士大多要求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文章。尤其是相对比较有名的实验室。所以做事情一定要认真谨慎。在发表文章的之前,一定要确保材料的完整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重复性。

现在国内外严查学术造假,一旦被发现,整个科研生涯就已经提前画上了句号。即使不是故意的学术造假,但是材料出现问题,或者实验无法重复都是非常可怕的问题,严重的情况很可能就是没有了学位,或者直接被开除。博士的paper绝对不是本科的毕业论文或者硕士的毕业论文那么简单。

 

9.投文章有不少运气的加成和老板的声誉人脉加成

各种学术大会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灵感,同样也给老板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在投文章的时候很可能是老板的老朋友做reviewer,虽然是匿名审稿,而且我相信professor们都会站在一个很学术的角度来客观的看待文章,但不得不承认教授们之间的擅长领域以及文章风格还是有差异的,这也会直接影响补数据的难易程度。

如果恰好文章落到以为很走这种风格的professor手里,那么文章的进程就顺利很多。如果恰好是相反的情况,那么可能就比较惨。

在实验室四五年身边很多人投文章,也有补数据半年然后被拒稿的,也有一开始随便补了minor小data就accept的。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一句,就是命啊- -

10.英语沟通(口语、文章写作)

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有所感触。尤其是在国外读书的伙伴可能感触更深。组会也要用英文,汇报report也是全英文写。论文,paper更加不需要多说,全部英文。出去开会无论是poster还是oral都是要讲自己的工作给别人听的。此时英语就非常的重要了。流利的英文水平和专业词汇量可以让我们省下很多的时间。否则,大量的时间会花在组织英文语言上,而耽误了原本应该要用在做科研上面的时间。之后写文章投文章也会感到没那么的吃力。

 

11.独立思考做实验看文章

上面提到了很多的因素,比如老板的因素,实验室的环境,课题的运气等等,但是博士最重要的是培养出大家独立思考以及面对困难的能力。

二 精神状态方面

1.保持积极的心态,至少拥有一个科研以外的健康的爱好非常的重要

科研做的时间长,人就会比较容易偏执。

尤其是在遇到瓶颈期的时候,我觉得需要通过其他的兴趣爱好来转移一下注意力。所以我觉得培养一个爱好很重要。这个爱好可以是健身啊画画啊弹琴啊学一门新的语言啊(最好不是打游戏)。但是如果打游戏真的可以感到放松的话,也不失为一种方式吧。

 

2.亲密关系与家庭的支持

博士一般交友圈子都比较窄,所以如果读博士的时候单身的话,在自己的专业或者老板这里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就很容易多年单身。

有很多优秀的单身男女小伙伴都是多年单身甚至母胎solo。而在国内的大环境之下,就很容易被家里催促找对象。而现代社会虽然一直强调平等,但一般来说,单身的女博士确实更容易受到一些不公平对待。不仅是相亲、介绍的对象会有这种感觉,可能自己的父母亲本身也都会存在类似的顾虑。一定要放平心态,家庭的理解和支持非常重要。毕竟绝大多博士生的家长都没有读到过博士,甚至可能没有机会认识任何一个博士。所以他们对于博士这个概念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博士会延期,也不会理解为啥读完博士依然没有赚很多钱。这时可能需要多和家里人有效的沟通,让特曼去了解读博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爸妈的出发点绝对是爱我们,但是我们也希望他们能理解我们。

三 极端情况

1. 退学

在我读博士期间,周围的人也经历了退学,转导师,身体不适等各种情况。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不要轻易放弃。虽然现在大家都是一边嘴上念叨着不读博士了,但一边还在努力的做着课题。

但是,一旦确定自己真的不适合读博士,那么要及早的止损。

退学不读博士绝对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这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选择。不读博士,只是因为不适合,而你依然是一个很优秀的人。

 

2.身体出现了很严重的不适

在我读博士期间,周围的小伙伴有整夜睡不着觉的,有定期需要吃抗抑郁药物的,有头痛到完全不能思考不能做事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切记!!!早饭一定要吃!!!如果条件允许,不要昼夜颠倒的做科研。

如果不适的症状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没有改善,安排一次轻松的旅行或干脆休学两三个月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但如果还是非常不舒服,一定记得,命最重要。身体是永远是第一位的。及时治疗,早日康复。

写在最后:

虽然说了很多负面的情况,但是当自己的实验有很漂亮的结果,好像所有的辛苦都得到了回报~这应该就是所有PhD学生最简单的幸福吧~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标题下方第一顺位的时候,其他同领域的学者们写文章引用了自己的paper的时候,真的是会产生一种任何事情都代替不了的愉悦感。

但做科研,读博士,要学会接受不完美的平凡的自己,要和自己和解。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想读PhD的小伙伴有点帮助~也希望和我一起还在为学位奋斗的准博士们加油~争取早日成为Dr.~走向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收起
取消

在英国读博士是什么感受?

该话题答主

Chen Keqi | 芝士圈咨询顾问

剑桥大学 Philosophy of Religion
北京大学印地语系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现为剑桥大学中世纪哲学博士生
Chen Keqi: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我将简单介绍一下在英国读文科博士的主要感受;接着会介绍英国博士生的日常生活;最后会提出一些关于读博的建议。

作者Chen Keqi,2017-10~2018-07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宗教哲学硕士学位,2018-10~至今为剑桥大学中世纪哲学博士生,芝士圈留学行家。

 

一、在英国读博士的主要感受

在英国读文科博士最大的感受就是自由,但是与之相伴的就是巨大的压力。

自由是因为英国的博士制度没有任何必修课和做助教工作的硬性要求,绝大...

显示全部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我将简单介绍一下在英国读文科博士的主要感受;接着会介绍英国博士生的日常生活;最后会提出一些关于读博的建议。

作者Chen Keqi,2017-10~2018-07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宗教哲学硕士学位,2018-10~至今为剑桥大学中世纪哲学博士生,芝士圈留学行家。

 

一、在英国读博士的主要感受

在英国读文科博士最大的感受就是自由,但是与之相伴的就是巨大的压力。

自由是因为英国的博士制度没有任何必修课和做助教工作的硬性要求,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自由做研究的时间,这一点对于刚刚起步的研究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之后一旦开始做博后和申请教职,伴随着发表和教学的压力,就不可能每天都有时间来给你单纯做研究了。

巨大的压力则来源于较短的博士学制,英国一般要求文科生3-4年毕业,毕业要求是写一篇合格的八万词的博士论文。这个要求乍一看好像不是非常高,如果想水的话可能水水也能勉强给你通过,但是对于之后还想继续追求学术道路的人来说,博士论文的质量非常关键。要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达到出版水平的博士论文,难度高出许多人的想象。

因为出版意味着你的论文对学界有实打实的理论贡献,而且这个贡献不能仅仅是在一些细节上有小的推进,或者仅仅对其他二手文献进行对点打击,而是要有结构性的理论创新,要能更新学界对某一个问题的整体认识。要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是非常非常难的,因为你只有3-4年的时间,但是你面对的对手却是已经在这个领域里浸泡了大半辈子的人,无论是在阅读量,还是在理解的深度上,你都很难和其他人抗衡。

 

所以作为一名英国博士生,良好的心态和自律的生活节奏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门。

在英国读文科博士的日常实际上非常简单,以我自己为例,剑桥的学制非常短,一年只有三个学期,前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只有八周,最后一个学期只有五周,所有的reading group,想听的lecture和conference都只在学期中有,所以学期中其实是比较忙的;其余时间都放假,当然对于博士生来说没有放假的概念,放假的时候会有更多整块时间写论文。

我的日常基本就是每天早上起来去图书馆工作(理工科的学生会有自己的办公室,这点比较好),如果有reading group或者课的话就去参加一下,中午一般就在cafe买个三明治和咖啡吃一吃,晚上七点左右回家做饭,有时候会去gym,晚上继续在房间里工作。睡觉时间取决于我是不是在赶ddl,如果我规定自己这一周一定要写完多少多少,就很难避免熬到3-4点,如果没有ddl我一般就会在凌晨1-2点睡觉。

关于见导师的频率,其实我自己的导师不是非常push的那种,但是他对学术非常严格,对论文要求极高,而且如果很久不见他他就会来问我。所以我要求自己每个月都和他supervision一次,就算没有成篇的东西出来我也会逼自己至少写个outline出来给他。因为导师的建议对我来说太有用了,我非常信任他的学术直觉,和他讨论之后我的思考方向会变得明确很多。如果只是自己闷头搞的话,可能很多问题卡很久都解决不了。

 

二、我的日常生活

我自己每天的工作分为这么几个部分:练习拉丁语阅读,练习英语学术写作,读文献,写论文,改论文(editing)。前两项基本是每天都会做的,后面三项视情况而定。

其实每天能做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很多时候看一篇核心文献,做做笔记,想一个小点,一下午甚至一天就过去了。产出的话,每天写500words已经很不容易,而且后期还会大量删改,很可能之前写的好几版draft都没有用。每天都发现有新的东西要学要读,每天都可能推翻自己前一天写的段落,或者可能有新的想法。

我自己很享受这样的生活,虽然每天都觉得压力很大,觉得时间不够,觉得自己知道得还是不够多,思考不够扎实,但是每天都觉得自己在进步,都觉得自己对一些东西有了新的理解,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而且,你一旦写出来了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发表之后,这个东西就是百分之百属于你的了,任何人都抢不走。要知道,世界上的大部分职业都无法为你提供这种新鲜感和成就感。

 

三、关于读博的建议

最后说一下关于读博的建议。篇幅有限,我只挑最重要的几件事来说。对于要申请博士的同学,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位正确的导师。博士生涯的成功和你导师的水平和人品直接挂钩。不要天真的以为只要这个学校好,就算随便找个导师也能自学毕业,对于正常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而所谓正确的导师,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他非常熟悉你要研究的领域。英国很多博士生导师其实都不怎么管学生,特别是如果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自己不太一致,那甚至会出现他们没能力指导学生的情况。其次就是学校和专业排名,好的学校和系所可以为你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对日后找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对于已经博士在读的学生,我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要努力避免孤立(isolation),这个对于建立良好的心态非常关键。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交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论是学术社交还是和自己朋友,总之千万不能每天都一个人闷着。第二个建议就是要养成自律的习惯,每天都要逼自己去图书馆或者cafe工作(如果有朋友和你一起就更好了)。因为其实读博是没有人每天盯着你检查你今天干了什么的,特别是纯文科的学生,就算你一整个礼拜躺在床上打游戏也没人会管你。所以自己一定要有时间意识,要给自己设定小的ddl,规定自己在某个日期前一定要完成某个任务。

第三点建议就是,在合理范围内,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在研究过程中,要越来越来明确自己能在这个领域里做出什么样的贡献,然后朝那个方向努力。

最后就是,面对批评时,第一时间永远要反省自己,只有客观地对自己有一个认知,才能判断对方的批评是客观的还是情绪化的,如果是客观的,就take it as constructive,然后想想怎么样改进自己;如果对方只是因为主观原因批评你,你就大可以不必理会,也不必为此影响心情。坚持这样做的话,心态就会越变越稳定。

收起
取消

留学读化学 PhD 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该话题答主

Eric Du | 芝士圈咨询顾问

杜伦大学 Organic Chemistry
生物制药从业者,英国杜伦大学有机化学博士。科研方向为有机催化合成,药物化学。本科华东理工大学E
Eric Du:

PhD其实是一个具有一定个性化的过程。以下是关于我在英国攻读化学PhD过程的各种体验,并不代表其他人,在其他国家的相关体验。

最近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也是顺带回顾了自己这几年求学的整个过程。2016年10月,我来到了杜伦大学化学系。杜伦大学是全英著名的高等学府,化学系在全世界也享有良好口碑。论规模,杜伦只能算个小村镇,但却有很美的风景。恬静的氛围尤其适合耐心的科研工作。早在入学前几个月,我就初次探访了这里。导师亲自来到火车站接我,带着我有说有...

显示全部

PhD其实是一个具有一定个性化的过程。以下是关于我在英国攻读化学PhD过程的各种体验,并不代表其他人,在其他国家的相关体验。

最近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也是顺带回顾了自己这几年求学的整个过程。2016年10月,我来到了杜伦大学化学系。杜伦大学是全英著名的高等学府,化学系在全世界也享有良好口碑。论规模,杜伦只能算个小村镇,但却有很美的风景。恬静的氛围尤其适合耐心的科研工作。早在入学前几个月,我就初次探访了这里。导师亲自来到火车站接我,带着我有说有聊地穿过市镇中心,最后来到了学校。在向课题组成员介绍之后,组里的学长带我展示了办公和实验环境。

作者Eric Du,英国杜伦大学有机化学PhD在读(硕士就读于英国利兹大学化学系)。

我个人的整个化学PhD的体验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硬件条件

实验室的硬件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为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英国科研机构的硬件条件总体比较先进且成熟,体现在高安全规范等级下,整体完善的自运作机制。鄙人从事的有机化学相关研究。和其他科研机构类似,课题组拥有一个综合性的生化实验室,拥有数量充足的通风橱、手套箱、内接独立的水电、以及氮气氩气、提供正负压力的各种气体管线。

其他相关设施也一应俱全,包括了我较常使用的旋蒸仪、旋转蒸馏器、实时红外监测装置、手性HPLC等,以及系里多台实验用的自动过柱机、核磁共振仪,色谱、质谱、元素分析、微波反应仪、红外紫外、X射线衍射仪等。化学品及重要物资的采购和管理采取信息化流程。选择好资金账户和产品规格后在线下单,由仓库老师统一采购,到货后扫描二维码,注册进系里的数据库,方便日常管理和租借使用。我们组拥有着多年累积的上千瓶化学品,基本是全系最多的,组内经历了从传统管理方式的过渡过程,更加体会到构建现代信息化科学实验室带来的便利。

英国的大学也尤其注重学生安全,化学系可能是全校对安全问题最敏感的地方之一。每年学院定期测试楼内安全设施、组织大扫除和消防演习;检查仪器用电安全、日常维护及校准;整理药品,尤其对诸如酒精(即乙醇,兑一下就能喝的那种)、具有潜在化武特性的药品和毒*前体化合物等管控药品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责任制度。除了以课题组为单位的教学、科研团队,系里还聘请了专业尽责的化学分析服务团队、外加玻璃吹制、电工、钳工、后勤、基建等团队的支持,保证化学系顺畅的日常运作。

(2)完善实验进度

科研进展的顺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的化学基础、前期的背景研究和实验规划、中期的具体实验工作,以及后期的数据汇总和报告这几个阶段。

本人自然不是学术界的大佬,在抵达英国的初期,接触到了英国各大院校针对有机化学教学采用的教材,其上千页的内容涵盖了国内初等及中等有机化学的绝大多数内容。以机理为线索,系统性的梳理与介绍,非常便于理解和融会贯通。在学习大量专业英语词汇的同时,也让我对以往的知识框架有了全新的理解。相信在其他化学领域也都有类似的教材可供参考。在这之后就是大量的专业书籍和文献资源,这是对现有的化学领域进行针对性的更新和补充。对于每一种分析手段、每一类通行的方法,都以专业的书籍进行深入介绍;此外,订阅期刊,定期推送你可能会感兴趣的文章,也有利于自己课题的背景研究。

据我近几年的个人经验,最理想的实验规划莫过于,在导师协助下,针对个人意愿而订制的科研路线。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可以根据自身兴趣、能力、知识面等主观因素动态调整具体内容。例如在有机化学的基础上,向生物化学、材料化学、物理化学、计算化学等不同分支发展。

规划制定周密之后,便进入具体的实验操作阶段。遵循“胆大心细”的原则,确保所有实验拥有足够的安全评估、精确的可回溯性,以达到实验结果的高置信度。达到这个标准之后,更重要的就是自信和质疑精神,因为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种理论与观测不相符的情况,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充分自信,并考虑各种原因,质疑现有理论体系可能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正常操作。必要时和导师讨论,增加实验排除一些可能的因素,或者使用新的手段修正其中的偏差。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与导师有效且高效的沟通,是影响整个PhD体验的关键。常见的场景诸如组会或者私下的会面。由于导师曾负责本科有机化学的教学,因此除了一般的课题进度报告,组会上导师也经常安排一些化学机理的探讨,针对性的提问,也向我们介绍其亲历的实验情景和相关细节。而我日常的科研进度汇报,和导师更倾向于采用弹性的面谈形式。在工作量平铺的时候,采取低频率,长时间的面谈;而在关键的实验节点,采取高频率,短时间的汇报,便于更好地监测实验进度。当然,根据不同人的情况,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与导师沟通。

至于实验结果的汇总,不同导师有不同的习惯。这里说下我的情况,我是定期提交季度报告,内容涵盖了之前实验结果的概述、当季实验结果的汇总与讨论,并制定下季度实验目标。一方面这些报告可以提供移民局备查(英国移民局针对非欧盟学生有定期留档实验内容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完成每一年的实验报告、发表学术期刊、以及最后的学位论文时,这些报告搭配实验记录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术交流

过去的几年间,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有利于拓展自身学术外延。除了每年学院内举办的学术沙龙,在就读期间定期参加位于伦敦,由皇家化学会举办的各种专题会议,各地举办的区域性质会议,以及一些国家级、国际级的大型学术会,通过海报、口头演讲和各路同行交流心得,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完善自身的研究,培养英语口语能力和社交能力,收获各领域的人脉。

(4)校内兼职及志愿工作

化学系里的兼职和志愿者工作对于增强专业的参与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志愿者工作一般包括了杜伦大学承办的区域性学术会议的接待,以及一些校内化学主题的特色活动的筹划。除此之外,我还会选择杜伦市政府举办的社会性大型活动的志愿者工作。

针对化学PhD最合适的兼职工作就是teaching assistant,也叫demonstrator或者tutor,通常负责本科课程的辅导工作。在校期间我担任了三年本科第三年的有机化学实验助教,并参与了部分实验课程设计与改进工作,收获了很多丰富教学和实验经验的同时,对于协调团队合作、紧急事态下的应急处理能力,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与其他科研类PhD类似,化学PhD是一个注重科研核心本质、改善知识结构、拓宽应用领域的实验类学科。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体验,围绕着提升专业素养的目的,在考虑本身科研环境的同时,结合自身情况订制实验规划,评估安全与可行性之后切实地操作履行。在拓展自身科研阅历方面,运用图书馆提供的各方面资源,主动参与各级别的学术会议,投身一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校内工作。

很高兴你能一路读到这里,希望各位的科研生活顺利且精彩~

收起
取消

英国读博,申请,流程,体验和注意事项?

该话题答主

Chen Keqi | 芝士圈咨询顾问

剑桥大学 Philosophy of Religion
北京大学印地语系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现为剑桥大学中世纪哲学博士生
Chen Keqi:

作者Chen Keqi,芝士圈留学行家,2017-10~2018-07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宗教哲学硕士学位,2018-10~至今为剑桥大学中世纪哲学博士生。

一、英国硕博专业特点及课程体系

在介绍博士申请之前,我简单介绍一下英国的硕士项目。如果大家在官网上看的话,会发现英国的硕士学位名称很多,有Mphil, Msc, Mlitt, 等等,但实际上这些名称不是特别重要,因为不同学校的命名方式不同,比如牛津大学的哲学硕士项目至今还被成为Bphil,...

显示全部

作者Chen Keqi,芝士圈留学行家,2017-10~2018-07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宗教哲学硕士学位,2018-10~至今为剑桥大学中世纪哲学博士生。

一、英国硕博专业特点及课程体系

在介绍博士申请之前,我简单介绍一下英国的硕士项目。如果大家在官网上看的话,会发现英国的硕士学位名称很多,有Mphil, Msc, Mlitt, 等等,但实际上这些名称不是特别重要,因为不同学校的命名方式不同,比如牛津大学的哲学硕士项目至今还被成为Bphil,是他们的一个传统。

所以在申请硕士的时候,大家首先关注这个项目是授课型(taught)还是研究型(research)就可以了。前者可能会有一些lecture,后者可能没有,主要是seminar,偏重于自主研究。但这也是一个非常粗略的特征,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目前英国大部分硕士项目都是一年制的,也有一些两年制的项目,但相对较少,需要大家自己去官网check。两年制的硕士项目一般第一年上课,第二年做田野(社科)+写论文。一年制的硕士项目其实差不多,只是要在一年时间里上课+写论文,当然也有一些商科专业的授课型学位不需要写毕业论文,只需要提交一个project report。

在纯文科专业中,基本从硕士阶段开始就没有lecture了,无论授课型还是研究型,其主要教学形式都是seminar和写essay,以及和导师合作写一篇硕士毕业论文。社科专业,诸如经济学,管理学,人类学,教育学,在硕士阶段还是会安排一定量的课程,尤其是商科类的lecture比较多。理工科专业一般硕士阶段只有授课型项目,课程量相对大一些,比如剑桥CMS开设的part3项目就非常有名,难度也相对偏高。所以其实不同专业的项目内容安排差异是很大的,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风格。

在英国读硕士的一个优势一方面当然是你会熟悉这边的教育体系,会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因为硕士也是导师一对一指导,你大概率会拿到英国老师的推荐信,在申请phd的时候会更容易。而且有些两年的硕士项目,第二年论文写得不错,被录取为phd之后,硕士的第二年可以直接作为博士的第一年。劣势就是大部分一年的项目时间都非常紧张,来到一个新环境,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学业,语言,社交,等等。但如果你是一个目标非常坚定的人,就不需要担心这些问题了,大部分人还是成功survive然后拿到phd offer。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英国硕士的提供的奖学金比较少,一些公立大学的项目会帮你免除学费,比如爱丁堡大学。还有就是国内清北和剑桥丘吉尔学院有合作项目,每年会资助3个学生。但总体而言硕士项目还是自费的占多数,一年学费加生活费大概35万人民币左右,根据学校所在城市及个人消费水平不同有所浮动。

接下来说一下博士,英国的博士基本是3-4年制(实验类的学科基本会延长到四年半,人文学科一般大家会尽力三年毕业),大部分英国的funding只给到3年,phd项目可以延期到4年。理论上可以延期到5年,但从第5年开始,你的导师就没有义务为你提供指导了。

与美国相比,英国博士的特点就是自由度高,灵活性强;时间段,效率高。主要就是和自己的导师supervision,定期讨论自己的研究,可以从一开始就深入研究某一个问题。之所以英国可以把博士周期缩短到3-4年,是因为首先,英国大部分博士项目没有强制性课程(可能数学专业还是有一些),不像美国,博士第一年甚至第二年还是会强制要求学生上课做作业,相当于还是一个硕士。

当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美国的本科生可以直接申请博士项目,但英国很多专业都强制要求本科生必须先读一个master,再申请博士(这个也不是绝对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些工科专业可以跳过maser,要在官网上看清楚要求)。第二,英国的博士生没有强制的教学或助教任务,所以自主研究的时间相对较多。

总体而言,英国的博士项目比较适合那种生活比较自律,计划性强,心态稳定,喜欢自主研究,不喜欢被按着上课完成强制性任务(比如我,哈哈哈),以及对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目标比较明确的人申请。

二、申请前期准备:选校,选专业,选导师

到了博士阶段,最重要的其实还是你和你导师的合作。所以选择导师是最重要的部分,选校or选项目反倒是其次的。当然排名高的学校和专业里有更多好的老师。

首先应该先大概想一下自己想去的是什么档次的学校,然后去这个学校的官网上看一下该项目的信息(打开学校官网,找到graduate study,然后在course那里搜自己专业的关键词,就会有不同的项目,点进去看就行了)。学校官网上的信息介绍很重要,首先会告诉你他们这个专业的研究涵盖那些方面,以及主要的方法论是什么。其次会告诉你培养方案,几年要毕业,毕业论文多少多少字,一年的supervison时长多少,等等。然后就是申请的要求,会有一些硬性要求,比如gpa和语言成绩。再然后就是申请要准备的材料。最后还会有这个项目的奖学金信息。有些学校还会告诉你历年有多少人申请,有多少人被录取。

阅读学校官网页面是申请之前要做的基本工作。学校官网提供的信息是最正确也是最直接的,可以让你知道这个项目大概想要什么样的学生。因为其实哪怕同一个专业在不同的学校差异可能也是非常大的,无论是他们感兴趣的领域,还是偏重的方法论,都可能完全不同,所以大方向不能错,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接下来说一下选导师。

你和导师的关系直接决定了你的博士生涯是否顺利。所以,有条件的话,尤其是本科或者硕士就已经在国外学习的同学,在申请之前就可以试着找机会接触一些这个老师,无论是听ta的课,还是ta的讲座,如果有直接的学术交流是最好的。在国内的同学也可以多关注一下自己学校以及周边学校里国外老师的讲座或者课程信息。

理工科的同学在这方面应该有天然的优势(实验类的),因为可以趁着假期时候联系国外的导师然后去那边的lab或者group里工作一段时间,也就是我们说的做暑研;社科的同学也可以找找这方面的机会,可以帮老师整理数据,做做定量等等。纯文科的同学机会相对少,所以就像我之前说的,要多关注各方面的信息。

如果在申请前没有接触过自己的导师,其实也不用太担心。主要关注一下这个导师的研究领域是不是你感兴趣的。导师的简介和cv一般都会放在学校系里的官网上,所以一个一个去check就好了。

至于是否需要套辞这一点,其实要分情况讨论,而且不同专业差异很大。我的总体建议是,如果之前的教育背景都是在国内,完全不熟悉国外的情况,那我建议你首先看看学校有没有和国外大学的交流合作项目,比如一两个学期的那种,如果专业相关,是很值得申请的;如果没有,我建议你提前通过邮件联系一两个老师,把自己的简历和proposal发给对方看一下,好让自己心里有个底,如果对方回复欢迎你来申请,那你就申吧;如果对方说你的方向不合适,你最好去找xxx老师,那你就去找xxx老师;如果对方不回复,你也have nothing to lose,找其他老师就行。如果之前已经有国外的教育背景,在英国或者美国有自己的导师,那你可以询问一下自己导师的意见,问一下他们觉得你需不需要套辞,因为这种专业内部的事情还是他们更了解。

比如我之前就问过一个我在剑桥的导师申牛津的话要不要套辞,然后她告诉我说不太需要,据她所知牛津那边不太喜欢学生提前接触。也的确如此,因为录取都是相对公平的,以审核材料为主,甚至大家认为的最重要的推荐信,在committee看来也只是锦上添花的事。而且初步材料审核通过之后,大部分专业都会安排一场面试,面试阶段也可以让导师更好地了解你,所以其实事先套辞就变得不是特别有必要了。

三、申请材料准备

英国博士的申请材料一般包括CV,statement of purpose (以下简称sop),research proposal,writing sample和推荐信,对于纯文科来说最重要的是proposal和writing sample,其他专业一般只需要sop和proposal, 数学物理可能连proposal都不需要,只要sop。

CV的话没有什么好说的,只要写清楚自己的教育背景,GPA,雅思托福成绩,学术成果(如果有的话,没有就不用写)就行了。

Sop,1000-1500words。也是学术导向的,思路要非常清晰,开头写清楚你的研究目标,然后写一下过去为了这个目标已经做过了什么研究,再写你之后想继续怎么做,结尾客套一下贵校很好就可以了。

Research proposal,1500-2000words。就是你自己设想的博士论文题。一般包括这么几个部分:开头介绍,二手文献综述,自己的新想法,研究的方法论,总结。当然基本上真正开始读博之后很少有人会严格follow这个proposal的结构,除非你三年下来都没有进步……所以这个proposal不必特别当真,它主要反映的是你当前的研究兴趣,然后告诉对方你对这个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你具备独立研究的能力,而且你能明确地看到当前的研究里有哪些不足或者还没有被充分研究的视角,你有能力提出一个有潜力的新想法。更重要的是,你提出的这个题目是三到四年内可以完成的,不会太简单一年就写完,也不会因为涵盖范围太广而无法毕业。所以有些老师会想看到你在里面加上一个timetable,让你列出来你觉得这三年时间应该如何安排。

Writing sample,长度不等,有些项目要求两篇三四千字的essay,有些项目要求一万多字的长论文。根据不同学校的要求来提交。这个在纯文科申请中非常重要,它直接反映出你的学术能力。一般是提交自己过去写的比较好的论文。这一点,必须多和自己现在的老师交流。也可以发给同领域的朋友,多获取一些feedback。

推荐信,这个前面已经提到过,平时要多搜集信息,寻找机会,毕竟有大佬的推荐信的确会增加申请成功的概率。但是实在没有也关系,不必刻意追求,找了解自己的老师即可,内容要真诚,具体。

最后总体说一下准备这些文书时非常重要但总是被大家忽视的事情。首先是学术规范问题,引用格式和最后的bibliography格式必须是规范的,详细的,统一的。我一般用chicago格式,参考链接如下:https://www.chicagomanualofstyle.org/tools_citationguide/citation-guide-1.html 。在引用的时候,直接引用原文必须打引号,然后加脚注,间接paraphrase他人观点,也必须加脚注说明参见哪些文章的哪几页,必须要让读者可以通过你的脚注立刻找到你所参考的文段。

第二个问题是文书修改问题。首先当然是找自己专业的老师来修改内容,其次是找native speaker来修改英语。这两个部分都非常重要。学术写作不要求你用的句子多复杂,单词有多难,而是你的表达必须是清晰的,用词必须是准确的,语法上是没有错误的。所以我建议每一篇文书都修改2-3轮,而且在别人帮你proofread完之后自己一定要再亲自修改一遍,不可以完全依赖他人,要自己对自己负责。

四、奖学金申请

最后来说一下奖学金申请。英国博士的funding相比美国来说要少一些,而且2019年之后csc的奖学金政策也有所改变,只提供生活费,而且除非你被免除学费,不然不可以申请。但是这个不影响牛津剑桥的专项奖学金,换言之,csc依然为牛剑提供全额奖学金。

除了国内的渠道外,英国自己提供的奖学金其实不少,至少比大家想象得要多一些。但是申请时不能偷懒,一定要把官网上列出来的奖学金渠道都看一遍,如果是自动考虑的,就不必额外提交申请,但还有一些奖学金是你自己要去手动提交申请表申请的,比如剑桥三一学院提供的奖学金。这些机会也不能放弃,一定要看清楚ddl,然后把所有能申请的都申请一遍。我自己申请的时候拿到的就都是英国学校给的全奖,所以虽然名额少,但也不是不可能。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

五、总结

申请最重要的是思路要正确,要学会站在学校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陷在细枝末节里,比如差0.1的gpa,或者sop写多了几个字是不是不行,这种小事上。

不仅仅是英国,外国所有学校在录取博士生时最看重的都是你的教育经历和学术背景,他们需要的是能够适应西方教育体系和学术规则的学生,而这也是为什么外国本硕毕业的同学申请成功率更高的根本原因。很多国内的学生会纠结说自己并不比别人笨,为什么申请就是不成功。其实还是因为思路有问题,一直是一种成绩导向的思路,而不是学术导向的思路。phd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你成为一名independent researcher在做准备。所以,真正有志于做学术的同学,应该尽早为申请作准备,关注国际学术界的动态,认真打磨自己的英语,踏踏实实提高学术水平。

最后,祝大家申请顺利,在自己的学术道路上越走越远!

收起
取消
芝士圈小程序
  • 芝士圈留学文书
    芝士圈留学文书

    实时查看文书进度,随时随地联系导师

  • 留学快递寄送
    智能选校工具

    数据基于65000+申请用户,简单2步定制你的专属选校分析

  • 留学申请咨询
    留学申请咨询

    全面扫除留学疑问,随心所欲召唤行家

  • 留学疑问全解答
    留学疑问全解答

    与梦校学长学姐交流,解答申请路上的任何疑问

  • 出国留学申请文书修改服务
  • 智能选校工具
  • 留学申请咨询
  • 留学疑问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