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就读体验
2017-07-28
jo

文化与政治

文化:人格精神独立与思想学术自由

港大是香港目前唯一的百年大学。港大的历史记忆连绵一百多年,学术积淀上也算历久弥新。港大建校时,是港督倡议、各方人士捐建的,这些历史上人事物的点点滴滴,藏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如果坐地铁前往青柠绿的香港大学站(HKU Station,香港唯一一个贯以大学原名的地铁站),百年港大的历史照片按时间顺序呈现在出口行人隧道的墙上,由黑白照片的九十年代初期,徐徐走到后期百年校庆时的彩色缤纷,一路名人无数,历史命运紧紧相系,再到乘坐记录着香港创校者的电梯徐徐上升,电梯门打开,见到师生游客往来的今日港大……映入眼帘的应该是黄克兢楼,往右是周亦卿楼,主楼是陆佑堂,还有黄丽松讲堂,中山广场等等,都是与港大声誉息息相关的杰出人士,而每个人物背后,都是一个个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一段段难以磨灭的历史时光。陆佑堂,正是张爱玲读书时上过课的地方,而中山广场正是纪念港大校友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在1923年在陆佑堂公开演说的时候曾说:“我有如游子归家,因为香港与香港大学乃我知识之诞生地。”中山广场旁边的小花园,就有一座先生的铜像。

陆佑堂侧脸

陆佑堂侧脸

人格精神独立、思想学术自由,在港大都是不容争辩的根本原则和使命,虽然这几年很多本科生把学术自由当挡箭牌干了不少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例如,学生会会长曾以维护公义为由,两次违反保密协议泄露校委会录音,不断推动某人出任副校长,甚至威吓胁迫校委、冲击校委会会议等行动想达到干预学校行政的目的,最后落个诚信败坏的狼藉声名,把所谓的学术和言论自由,真正推向了万丈深渊,走到了“行为自由”、毫无敬畏之心的境地。

政治:惟愿学生不被利用

香港政治是绕不开的话题。这是住在香港的人们尤其是本土人民、青年学子关心的重要事情。在港大随处可见政治海报,到处是各种论争,尤其是之前的“副校长遴选”事件。

在学生群体中引领政治风云的似乎都是本科学生。他们将尚未成熟的思维与青春的激情杂糅成无厘头的群体行动。人的主体间性(主体间性即人对他人意图的推测与判定)使这种群体现象越来越壮大。群体的声音大了,个人的意志就会被淹没。有些别有用心者利用学生群体的动员机制和无孔不入的宣传攻势,牵引着独立思考能力有限、社会视野局限的年轻学生向极端方向迈进。这些别有用心的人将文化差异、经济起伏、社会变迁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归结为政治问题,进而误导年轻学生的认知,造成群体性偏执的后果。

实际上,将社会问题包装成政治问题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并造成人心分裂、影响社会稳定。即便如此,本土青年学子扮演制衡机制的角色似乎不能抛开历史背景来看(实际上,翻一翻历史记录可以看到,香港本土高校学生上街游行是一种传统,在政治参与中属于反对集权),学生行动也达不到掀翻理性、左右香港的地步。即便政治风云涌动,但每天走在大街、来回校园并未感觉异常,学业生活并未受到非理性的干扰。政治天平的左右摇摆并不代表社会即将崩溃。事实上,内地及国际学生普遍采取不闻不问、置之度外或敬而远之的政治消极态度,避免正常生活受到太多的影响。

四千港大师生校内静坐拒绝政治干预大学自主,图片来自网络,出自大学报

四千港大师生校内静坐拒绝政治干预大学自主,图片来自网络,出自大学报

传媒:媒体不一定代表真相

提到政治自然得提传媒。传媒在谋求话语权与利益资本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从传媒上(包括当下的社交媒体)去“想象”所谓“真相”,只能是南辕北辙。在香港,如果单方面相信传媒,是很可笑的,因为同样是“新闻”,不同报道可能有着截然对立的立场与观点。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人,其思考特质也常常非此即彼非黑即白;而且不会发现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所存在的问题。以这种思维方式去做各种论争与辩解,并非独立思考的表现,而是另一种依赖性思考,自然也容易出现“集体被洗脑”,造成群体性偏见。或许有人会认为这种无谓的对立与争吵是好事,高喊“真理愈辩愈明”的口号,其实结果只是多了无谓的牺牲。人是不能被说服的,人与人之间只有沟通对话才能达成共识。对于人类,正义战胜邪恶,理性战胜荒谬,总是最后的结局。但过程中却会有各种可能,而许多人也将在这个过程中耗去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排名与学术

排名:从长计议,做好自己

虽然学界对排名的心态大多都是看看热闹罢了,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数据还是无形中发挥着作用。这些排名帮助利益相关者做出自己的选择——升学选校选专业、高校选择应聘者、高校应聘者选择单位。

简单说一下排名的情况。据我观察,港大的博士项目总体实力都很强,在世界上声誉很高,周围有不少朋友到哈佛、伯克利、剑桥等顶尖名校交流,也有不少是毕业于海外名校来港大读博士。很多学长拿到博士学位后,回内地高校入职的都是一流高校;也有认识的理工科学长毕业后到美国的顶尖名校当博士后。但是不同方向排名差异很大。我是港大教育学院的博士生,针对性谈一下教育学院的排名。教育领域比较认可英国发布的QS ranking,连续多年全球六七名这样子,排在港大前面的,长年累月都是UCL、哈佛、斯坦福、剑桥、牛津,今年多了匹黑马——墨尔本(也是教育领域的老牌名校)。对于排名,港大教院大家的心态基本都是:从长计议,做好自己。毕竟超越这几所学校不是一两年可以实现的。值得一提的是,港大有世界排名第一的牙医学院,学校有专门的口腔诊所,亲身体验过,很专业,重视口腔健康的小伙伴可以争取来港大。

港大教育学院2017年QS排名全球第七,亚洲第一

港大教育学院2017年QS排名全球第七,亚洲第一

学术日常:志趣在此,与有荣焉

博士生的志趣就是研究问题和给出答案。兴趣是我选择读博的唯一原因。如果是为谋生,做点别的什么不好?

办公室里的小伙伴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读博前的经历也各不相同,但每个小伙伴都有积极的研究状态,勤奋而专注。发文量很高,牛人辈出。每天坐在侧对梅堂、仪礼堂两座古老欧式建筑的窗边埋头苦干;到了思绪容易转移的午后,抬头望望远处参差的高楼与开阔的天空,又回过头望望这一个个优秀的博士生,顿感压力倍增。港大教育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们都很厉害,国际学术大咖林立。自己天天在楼里和学术大牛问好、聊天,想想也挺自豪。

生活:宿舍和“港大后花园”

衣食住行很多关于港大生活的话题能在微信公众号(如“港大RIC”“CSSAHKU”“香港365天”)查到,这里简单提一下大家普遍关心的住宿问题。港大除了个别宿舍如本科生的李国贤堂、研究生的研究生堂等位于学校内,很多都是在学校外。港大没有围墙,校内校外也无所谓,有宿舍住就是好事。原因主要不是没有宿位,而是“续住靠表现”,港大宿舍学习英国书院制,一边住一边参加各类文体社会活动,才能续住。

港大靠山面海,校长私人公寓建在港大最高处,架起一台钢炮对着港大,意在镇压住港大的百年基业。校长公寓所在的位置也刚好是“港大后花园”——太平山——的山脚,从上往上爬就是太平山了。不做研究的时候就去太平山徒步吧,累出一身汗,反而感到前所未有的舒畅。爬上太平山顶,俯视可以看到维多利亚港和周围的建筑群,十分壮观。在山顶待到晚上,还有机会俯瞰维多利亚港那让人惊讶的璀璨夜景。

纵然有太多精彩,但平淡无奇也是生活常态

攻读博士的很多时候,在香港的自己,会看到社交互联网里别人晒美食美景、晒学校、晒特长、晒爸妈妈,以及青春活力、工作成绩、幸福时光、美好记忆……一切都是正能量满满的东西……然而这些精彩却更反衬了奋斗中、勤奋中、辛苦中、无奈中、伤心中,甚至是悲痛中的自己,是多么渺小和索然乏味。但实际上,大家都是一样的。不管社交网络上有怎样快乐的时光,回到现实,我们还是要面对日复一日的生活琐屑、学业压力、工作负担,以及,人情冷暖。

不管在什么地方,青年人面对的境遇都有着极大的相似:向着某个方向,奋力拼搏。有的人比较幸运,或是付出了足够的辛劳,终于有所突破;有的人少那么点运气,或是付出的劳动不够实现自己预想的目标,继而默默无闻。但是,正是这个喧嚣并夹杂无奈的世界不断发挥着筛选器的作用:一方面激发着很小一部分人的能量,让他们在人群中逆向行走,愈挫愈勇;另一方面也让许多人感到被动,变得消沉,在风吹雨打中选择了无所谓的态度,把理想缩小成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常。

愿你拥有夜中登顶的勇气

从太平山俯视维港夜景的手机随手拍

从太平山俯视维港夜景的手机随手拍

如果你有机会经历夜登太平山,那周遭的黑色包围着你,偶尔遇到的戴着定位光的狗、拿着手电筒的外国人、播放音乐壮着胆匆匆而过的中年人,都在慢慢之中成为你倍感好奇、珍藏在记忆里的对象。当你终于登顶凌霄阁的时候,山上的雾气及雾中颤抖的橘色光芒将给你感动。这份感动,能体会到的,也将只有夜里克服恐惧,登上山顶的人。欢迎来到这里,港大会给你有如游子归家的感动。

作者:Edger Yang

编辑:Ray,Lily

————

留学咨询:香港10所大学本科及研究生留学申请 ,针对有意留学香港的所有人(包括国内外的高中生,本科生,在职人员)

免费福利

1.注册后免费查看一份申请档案:香港大学录取者GPA、留学申请、留学文书

2.申请成功者背景参考:注册后添加客服,发送「目标申请国家/地区+专业」领取

3.注册后无限量查看:留学文书范文,含PS/SOP、简历、essay等

(免责声明:整理自网络,侵联删除)

芝士圈留学免费福利

  1. 注册后免费查看一份成功者申请档案: 名校录取者GPA、语言成绩、留学文书
  2. 申请成功者背景参考: 注册 后添加客服微信,发送「目标申请国家/地区+专业」领取
  3. 注册后无限量查看:留学文书范文,含PS/SOP、简历、essay等
添加收藏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