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er捷报 | 如何同时拿下哥大、纽大、约翰霍普金斯?这里有一份脱水的申请心经...
2017-05-31

基本情况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
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与设计学院-房地产专业

录取情况:

Columbia University ,  M.S.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MS in Real Estate and Infrastructure ;
New York University , MS in Real Estate

三 围:

GPA (3.4) , TOEFL(109) , GMAT (740)

科 研:

SRTP, 重庆市地票交易中农民满意度调查海外经历;中新大学生交流计划, AIESEC海外志愿者

实 习:

万科(重庆)—新业务发展部,仲量联行(重庆)-工业部, 第一太平戴维斯(重庆)-项目与开发顾问部, 安盛(香港)-Financial Analyst Assistant

Life is about making choices.

对于国内大学生来说,未来选择无非工作、国内读研、出国三种,但是对于我这个典型的选择困难症患者来说,做决定总是很困难,甚至直到一个月前都还在纠结是应该先工作还是先出国。大一大二的时候更是非常迷茫,对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专业、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都不甚了解。不过人生道路的选择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感到迷茫是正常的,多想想也是好的。我认为,做到知己知彼,做选择就会容易些。知彼就是弄清楚每个选择究竟是什么样的,各有什么利弊。比如出国相较于国内发展,优势是可以大大丰富思想见识,劣势是成本高、国内人脉不足等等。知己就是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长处短处,再结合知彼,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下面从我的个人特质来谈谈我选择出国的原因。

个性特点

a) 英语基础好

也许是因为天赋或者接触得早,一直以来英语都是我语数外最好的一门课,我也有兴趣学。出国对英语要求高,T和G两门考试就可以拉开一批人的差距,我认为我自己在这方面有优势,有能力在TG上取得高分。相比之下,保研和工作,对英语水平的要求都没有这么高,选择这两条路不能充分发挥和利用我自身的优势。

b)喜欢折腾,成绩半吊子

我是一个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我后来意识到完美主义不是一件好事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对自己要求比较高,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能做的很好。因此进入大学以来,我完全不满足于成绩好,还希望有社团有科研有实习有竞赛有海外交流,想去尝试各种事情,喜欢折腾。这样做的结果是,虽然看似做了很多事情,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其实每样做的都不太好。比如因为加了太多社团(5个),滥而不精,最后哪一个也没留下来;比如因为各种事情分散了精力无法安心学习,GPA常年处于丙等奖学金边缘的半吊子水平,没有达到3.5的槛也一直是申请路上的一大遗憾。

然而,美帝正好不以GPA论英雄,而是综合考察个人的各方面成绩:GPA,英语,实习,社团,科研,海外交流——我折腾的每一件事情好像都能派上点用场。我就觉得,我就是为申请美帝而生的啊!相比之下,保研基本就是看GPA排名,专业第一就有清北复交的机会,否则基本没希望,不适合我这种半吊子GPA的;找工作更看重口才(面试嘛)和实践能力,我折腾的很多事情就派不上什么用场,比如科研和一些海外交流。

人生态度——不如去闯

“不如去闯”,是AIESEC用过的一句slogan,直截了当地表明了AIESEC倡导的理念——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看。大一时加入了这个社团的我深受这个理念的鼓舞,并利用AIESEC这个平台有幸去埃及做了两个月的海外志愿者。虽然去的是第三世界的国家,但第一次走出国门的我依然深受震撼——原来世界上有这样的风景,这样的人,这样的文化,他们过着和我们好像完全不同的生活,和不同背景的人交流起来原来这样有趣,这样有启发性。当时的我就像回到了童年的自己,对周遭的一切事物和人都感到新奇、好奇,并且非常享受这个探索发现的过程。这次经历深深影响了我,我意识到之前的自己就好像井底之蛙,见识短浅,以为世界就是这样。其实不出去看看,根本就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更谈不上什么世界观。从那以后我便下定决心——趁年轻一定要多走出去看看,特别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方——美国。

成长环境——“崇洋媚外”

我的家乡南京是一个出国氛围比较浓的地方,我眼睁睁地看着我幼儿园、小学、初中玩的最好的朋友、父母同事的孩子、亲戚家的孩子相继出国,耳濡目染,出国的想法也早早地植入我的脑海。以上几点原因,基本已经决定了我必然会走出国这条路,而且一定是美国。虽然大学期间出国的决心几经动摇,但无论如何让我放弃出国去工作或者读研终究是我无法作出的决定。

选国家——为什么去美帝

经济第一,教育第一

前文已经提及,我想去世界上最发达的地方看一看。美国不仅是全球经济的老大,教育水平也是一流,这一点看一看世界大学排名就显而易见,不论是什么机构排的,世界前100美国都占绝对大头。
国内认可度高
鉴于美国教育的水准,美国硕士的含金量在国内来看是很高的,这对于今后打算回国发展的我来说至关重要。相比之下,英国或者其他英联邦国家的文凭认可度都逊色一筹。

不排斥考G

很多人不申美国的直接原因就是不想考GRE/GMAT,而我自认为这正是体现我优势所在的因素。 

选专业——为什么读房地产

结合自身资源条(我能做什么)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没有对什么特别感兴趣也没有对什么特别不感兴趣,后来根据分数选校,根据学校再选专业,于是来了建管学院读房地产。学了几年下来,我也不讨厌这个专业,甚至有点喜欢。我后来发觉自己喜欢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对国计民生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或行业,刚好,房地产就是。再加上重大是建筑老八校之一,在房地产业还算有名气,我们专业怎么说也是被中国科教评价网连续四年评为全国第一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即使好像没什么人知道。因此我的本科专业和学历还是有分量的,如果不利用一下实在可惜。国内开设房地产专业的院校本来也少,在专业上我面临的竞争也就小,因此继续读房地产本专业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结合自身兴趣(我喜欢什么)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期间接触到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出于对金融行业的向往,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房地产和金融的结合点。而这段交换经历恰恰让我认识到,REIT是房地产和金融的完美结合,并且在发达国家已经具有成熟的市场和运作经验,而中国的REIT可以说刚刚起步,REIT在中国如果能够得到应用,将可能协助解决中国经济转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REIT在中国可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立刻对REIT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毕业论文定为REIT相关的课题,并有志于将来投身于中国的REIT发展事业。因此,在选择留学学校项目的时候,我也特别关注该项目是否开设REIT相关的课程。哥大刚好是我所了解的学校中唯一一个开设两门以上REIT课程的学校。

关于我的大学

 大一——迷茫期

初入大学的我,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迷茫,但是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喜欢去尝试各种各样的事情。走了不少弯路,但是也都值得。也许是出于对未知事物天然的好奇,进入大学之后,我就发现自己无法静下心来安心学习,总是被广场上和宿舍楼下的各种海报所诱惑打乱了学习计划,然后就奔波于各种社团纳新会、分享会、宣讲会等活动,并且享受其中无法自拔。可能是高中三年压抑久了,我不想再过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日子,我想去看看大千世界,去认识各种各样的人,去长见识。不知不觉,“开拓视野”已经成为我大学的主旋律。大一上来我就加了5个社团——校学生会、院学生会、AIESEC、民乐队和合唱队。后来实在忙不过来,就退了合唱队,水了校会。AIESEC是我最欣赏的组织,也是一个对我大学甚至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一个社团。社团纳新时就被海报上“海外志愿者”的字眼所深深吸引,加入AIESEC之后,更是发现这是一个充满了朝气和闯劲的组织,有想法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做着改变着世界的事情——创造让世界各国的年轻人一起交流和成长的公益平台。如前文所说,深受“不如去闯”理念的鼓舞,我去埃及做了两个月的海外志愿者,这段经历让我的心灵深受震撼,并下定了将来要出国的决心。但是,开拓视野付出的代价是GPA,大一高数这样的课程不静下心来好好啃是学不好的,所以我的高数上和下都只有73,大一GPA只有3.0。而且由于加的社团多而不精,大二最终哪一个社团都没有留下来。

大二——蛰伏期

大二是我大学的一个低谷时期。承受着社团全面封杀和GPA的压力,我将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申请了两次学校的科研项目均失败,显然没有了大一的新鲜刺激和风光。然而就在这时,我认识了欧弗,认识了童老师。印象里的欧弗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地方,来这里上的每一节课、参加的每一次活动和培训、和童老师的每一次谈话,几乎都是一次打鸡血的过程,让我相信自己无限的可能性,让我对大学重新抱有激情。在欧弗鼓励创业氛围的影响下,我也和学校的小伙伴成立了SEE YOU Club,这是一个让中国学生和国际学生共同交流的平台,这段经历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让我锻炼了组织沟通能力和领导力,更重要的是,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更多的可能性。欧弗的求职培训也让我早早地建立起职业意识,这是学校不会教授的但又是普通大学生所缺乏的意识,所以非常可贵,这为我之后比同龄人更早地开始找实习打下基础。这一年对学习的更加重视获得了回报——GPA升到了3.3。

 大三——小高潮

大三一年是忙碌并快乐着的一年,几乎每一天都非常充实。这段小高潮始于大二暑假——参加了中新大学生交流计划(中国和新加坡组织的两周的交流访问项目,参观新加坡大学和相关机构,除了机票全免费)和香港安盛的实习(在安盛香港总部体验7天金融的工作生活),这两次境外的经历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见识,更加坚定了出国的决心并对金融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大大增强了我的自信,从此我便建立了这样一种意识——我和周围人是不一样的,我可以不和他们一般见识。因此大三一开始,我便在周围同学疑惑的眼光下开始翘课去实习。先是在学院群里获得了一个万科短期实习的机会,和学院的其他同学帮万科做重庆市的养老地产调研,10天内团队找出了22个养老地产选址,拿了个小组第一;之后通过重大仲量联行俱乐部投递了仲量联行工业部的实习,这段实习说实话比较水,老板是新跳来的,每天都在外面拉业务,我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工作可做,最有技术含量的就是做PPT了,不过不管怎么说仲量联行也是房地产五大行中最厉害的之一,这段经历放在简历上是有分量的;之后寒假期间又通过AIESEC社团的Alumni获得了第一太平戴维斯的实习,去写字楼做租户访谈。这三段实习的单位都算业内国际知名度较高的公司,与之前安盛的实习一道,为我的商科留学申请带来巨大的优势。值得一提的是,这学期我还尝实习试了咨询公司和四大的实习。做了麦肯锡的实习网申无果,意识到MBB是清北复交等名校生的天下;但是四大实习的申请却让我喜出望外:过了毕马威的网申,拿到了普华永道的面试机会。在没有任何财会专业背景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结果确实增强了我的自信。同时,找实习的过程让我深切意识到,不同经济水平的城市和地区的工作机会相差甚远,应届生网站上实习列表中一半以上都是北京和上海的,重庆作为一个内陆城市,工作机会相形见绌,当时我就在后悔为什么当初没选个上海的学校。类似地,如果想留在美国工作,学校的地理位置也至关重要,作为金融和房地产中心的纽约便是最佳之选,而哥伦比亚大学正坐落于纽约的曼哈顿。大三上,我还上了新东方的GMAT班,为下学期考GMAT打下基础。大三上这学期可以说是我大学生涯中的一段传奇,这学期经历了太多,成长了太多,也朝哥伦比亚大学迈进了一大步。要说究竟是什么让我相比同辈脱颖而出,能够进入哥大的殿堂,这个问题只有哥大招生官知道,但是要我说的话,就是四段知名企业的实习了吧。实习经历已经攒够了,大三下就稍显平淡,前半段备考GMAT,拿到了我们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交换机会之后,便一直在准备新加坡行前的若干事宜——网申、交费、找房、选课、申请奖学金等等,因申请奖学金的需要,找了两位老师写了推荐信,算是之后留学推荐信的一个初稿。七月底便开始了新加坡的学习生活。

大四——申请季

大四上在新加坡交换,9月考托109,10月考G740,之后便开始做网申和写CV、RL和PS的一稿二稿三稿n稿。DIY申请不易,期间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帮我修改文书的哥大和康奈尔的学长、文书网站上的老外、新加坡国立的同学、国内学校的外教、论坛上的前辈,还有全程支持着我的我爸。拿到offer之后想说的只有感谢,感谢所有帮助我的人,更感谢一直在努力、从未放弃过的自己。总体来说,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较高的语言成绩+丰富的海外经历特别是交换学习经历+知名企业的实习(两家有推荐信)。再者就是一篇好的PS。我的PS的亮点在于提出了对REIT的独到看法,并表达了自己有志于从事中国REIT发展的愿景。DIY申请本来还有很多可说的,但是我知道我并不是一个人,我的心境和遇到的问题和无数其他DIY的前辈们类似,DIY申请的若干技术问题也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和解决,所以关于申请过程在此就不再赘述了,只列出以下几个Q&A供大家参考。关于此次分享,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我大学的心路历程和我对于人生的选择做出的思考,这是我独一无二的,也是我想分享的精华所在。

Q&A环节

如何选校

若毕业留美: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首选大城市的学校,工作/实习机会多太多;考虑区域排名而非综排(如想留加州,加州系统学校强于州外学校,甚至强过常春藤)

若毕业回国:首要考虑学校在国内知名度。

如何备考GMAT

新东方课(个人推荐,与其无利益相关)+CD论坛心经+考满分网站模考

如何写文书

①参考范文写初稿。资源可在论坛或某些微信公众号获取。

②找学长改内容。找到你要申请的那个项目的校友前辈帮你改。

③找老外改语言。可找外教或文书网站上的老外,如芝士圈。

DIY指南

在此安利北大和上交的飞跃手册,网上都有免费资源,申请过程中的所有琐碎问题基本上都可以找到相关内容。

芝士圈留学免费福利

  1. 注册后免费查看一份成功者申请档案: 名校录取者GPA、语言成绩、留学文书
  2. 申请成功者背景参考: 注册 后添加客服微信,发送「目标申请国家/地区+专业」领取
  3. 注册后无限量查看:留学文书范文,含PS/SOP、简历、essay等
添加收藏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