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仕敦大学(西安大略大学)就读体验
2017-03-27
jo

答主2011年收到了Western的全奖offer, 虽然我当时对这个学校的了解除了“商学院好像很有名气的样子”以外一无所知,但是在巨大的金钱诱惑下,还是抛弃了“家人会不会以为我去了西安某野鸡大学”的疑虑,欣然前往。 读的是政治学院下的行政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一共三个学期,总学时是一年。毕业之后,很幸运的留校做了一段时间的国际项目的合作策划,之后在伦敦市政府工作了3年,分别就职于政府间关系,政策创新和市长办公室等多个部门,当时是整个市政系统里第一个录用的国际学生,也是市政核心部门中唯一一个亚裔雇员。(对,不是加拿大人也可以去政府工作!家乡父老都竖起了大拇指!)

现在我在安大略省政府下的科技创新中心,从事项目管理和对外合作方面的工作。虽然人搬到了多伦多,但是对于西大和伦敦的感情还是很深的。从读书到工作,我在伦敦生活了4年多,接触了伦敦社区的方方面面。从学生到政府雇员,和Western上上下下都打过交道。希望自己的体验和经历能帮助那些考虑来或者将要来Western的盆友们,我也会穿插讲一些生活在伦敦的事情。毕竟,加拿大也有一个“伦敦”这样的知识还是需要普及一下的。

1.学校概况

关于排名

在国内大家都很注重排名,加拿大排名机构MacLean或者US news也会根据各校的单项,就学体验,综合素质等各个指标进行排名。这些数字可以作为参考,但是都不能很好的反映一所大学可以带给你的东西。我常建议在申请学校的小盆友,更关注专业口碑和学校可以提供的资源,以及专业在业界或者学界的认可度。就拿我自己的专业来说, Western,多大和Queens 都有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同样是公共管理硕士,Western的项目更专注于地方政府治理的研究,而其他两个有更宏观的视角。从校友和人脉的分布来说也是各有特点。正是因为这样,加拿大的高校间不会像国内那样存在一条“鄙视链”。

关于分校

Western 有三个附属大学学院,分别是女校-Brescia University College布雷舍尔大学学院, Huron University College休伦大学学院,以及和中国有很多合作项目的King’s University College国王大学学院。 这三所大学的校园都围绕主校区,依托主校光环但是有自己的运营体系,包括申请,学位和学生组织都是独立的。但是在western 校园里,大家都是其乐融融,不会因为你是king’s的,主校的小盆友就不带你玩。如果有对附属学校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在下面留言。

最美校园一说

美不美是个主观判断,我还没有机会体验加拿大的其他校区所以不好说。但Western 确实集结了各种风格的建筑,从年代最久的物理天文楼(1924)到标志性的middlesex building (1959)

再到新落成的Ivey campus,有古典的雄伟精致,也有现代的简约明朗。

Ivey campus

Ivey campus

Western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该要数它标志性的UC Hill。夏天冬天都是自成一道风景

我自己最喜欢的建筑是Macontoshi gallery

Macontoshi gallery

Macontoshi gallery

专业

说几个我比较了解的专业好啦

本人专业-前面提到了我这个项目是政治系下的graduate program 之一,项目不大,每年大概招收15个左右的全日制(full-time)和30个左右的在职(part-time). 2010年以前招生都是面对本地加拿大人,2010年开始得到华裔校友的资助成立了专门给国际学生的奖学金项目,才开始每年开放两个国际生的名额。我是第二届。 我当时的同学清一色都是白人,往届也有过一些加拿大籍的少数族裔 (visible minority) 但是我这一届没有招。因为项目是偶然得到了这笔专项捐款才开始招收国际学生,所以系里也没有相应的给国际学生的支持和配套服务,一切靠自己摸索。 只有少数几个教授对中国有一些研究,同学们也会问我是不是文革不能在中国谈起这样的问题。 一开始是会觉得有点难消化难融入,甚至有点“举目无亲”。因为自己对于加拿大政治文化背景不了解,在课堂讨论上,我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是他们为什么要提到这些,为什么重要,又如何相关,我少了这个背景(context)和思维框架(framework)来梳理信息背后的逻辑。这可能对于很多留学生,尤其是社科和文科专业,都是很有挑战的一件事。当自己和他们分享中国的案列时候,也需要给予他们很多的背景资料,来帮助他们理解,政策是如何在中国被决定和被执行的。

参与市议会讨论- city council meeting

参与市议会讨论- city council meeting

大家经常说的所谓跨文化交流(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我觉得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重新解释自己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每种文化和社会形态都会给在其中生活的人一个看世界的框架,我们过去的生活学习经历会帮助我们做很多假设(assumption),我们会带着这些假设,这些“理所应当”去看新的事物。这些假设很多时候能够帮助我们迅速的过滤信息,做出判断。但是在一个全新的社会文化条件下,我们的假设很有可能就行不通了。这里面你需要厚脸皮的问很多问题,有时候你问了,他们会说“啊,这个问题真好,我真的从来没有想过呢”,你也需要不停的问自己问题,那些你相信的东西真的是这样吗?真的只有这一种方式和可能吗?

讲个例子,我之前在市政府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和中国地方政府的合作的项目,有代表过来,我们希望能够借这个机会来促进一下在各领域的交流。在中国的语境下,招商引资是政府日程中的重要一项,这样的合作项目常常会是政府牵头,社会各界响应的模式。但是对于加拿大的地方政府来说,他们的使命更多的是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提供更加快速有效的公共服务,招商引资是好事,但是不是每个政府都有心有力有钱去做。所以在这个环境里,要去把事情做成,政府的角色就从“号召”变成了“协调各方需求”,我们和商会,大学,华人社区等大大小小的组织进行了好几次商谈,通过他们出人出力出钱才顺利把活动办起来。在这里,政府需要“借力”(leverage)社会各方来实现和推进政策目标,也常常有很多“捉襟见肘”的时刻。 所以我还是很庆幸自己经历了这么一段“举目无亲”的时刻,这些逼着自己融入讨论时候做的思考,在 后来的生活工作里帮助了我很多。

Ivey- 毅伟商学院-大家对于Western的了解很多都先从知道Ivey开始。Ivey的运作是相对独立的,有自己的招生系统,校友管理系统,就业指导中心和霸道总裁气质的教学楼。

毅伟商学院

毅伟商学院

提供本科和研究生两大类学位,本科的部分是不能直接申请的,需要先被Western的任何一个本科项目录取,在大二的时候再申请去Ivey 念大三大四,最后获得HBA 学位,在HBA 项目里的学生本科都是各式各样的,录取的时候没有对特定专业有任何偏好。 Ivey的HBA graduate 很多会进入到金融和咨询领域,也有很多会继续深造或者创业。答主在多伦多有参加过Ivey 不定期举办的校友活动,HBA项目有很多在各行各业的好人脉。

 ivey 商学院内部

ivey 商学院内部

研究生项目里国内marketing 做的最多的就是它的MBA项目,一年制的MBA,GMAT均分670,国际生学费11万加币,每年大概有10%的中国学生(数据来自Ivey MBA Class of 2017 ivey.uwo.ca/cmsmedia/23. )就答主知道的,这些中国学生一般在国内都有不错的工作经历, 如果有感兴趣MBA 项目的童鞋,可以自己LinkedIn 一下往届Alumni 的背景。

Ivey最近还开了两个Msc 的项目,一个是在International business,一个是在Business analytics. 这两个项目是滚动录取的,一共四个学期,从项目的设计上来说也是结合了case study 和实习(co-op)。申请的时候建议大家做一个resume assessment, BA项目对于数学底子的要求还是挺高的。如果那些大学一开始就希望学习商科的童鞋, Western还有一个在社科院下面的大系叫BMOS( Dan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Studies)这就是Western 里面华人聚居区,有点像国内的大学的商学院,涵盖了会计,金融,人资,消费者行为等专业。Western 本科的中国人里面,十有六七都是BMOS的 (这个数据只是个人感知没有可验证的数据支持哈)。

有对其他专业感兴趣的童鞋,可以留言,我可以去找相关专业的朋友来谈谈他们的体会。

2.学校生活

Western作为一个文理综合类的高校,在学生服务上是做的很棒的。怪不得之前连续11年都当选学生最满意的学校(Survey: Western still tops in best student experience

学校排行

学校排行

就我个人的体验而言,用好学校提供的资源是“学有所值”的重要部分。先分享下我自己对以下资源的使用:

Student Success Centre

有点像是国内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但是更亲民更实用。旨在帮助学生的个人能力的提升,就业准备,领导力培养以及国际志愿经历等。 我在读书的时候三天两头就会往SSC 跑,本着学校资源“不用白不用”的原则,经常找“职业辅导员( career counsellor)”聊天,探讨“一个学政治的国际生在加拿大有什么出路”这样的问题==!。只要有空就报名参加些关于求职的讲座,社交活动(networking session) 。常常拿着简历去每周的 resume workshop 让那里的志愿者替我改简历。还通过ssc找到了在加拿大的第一个志愿者机会。
另外我想提的是,不光是在校的这些面对面的服务和资源,对于那些还没有来Western或者没有在Western 念书的童鞋,SSC网站上很多免费的资源也是值得一用。比如说,你打算申请加拿大的大学,七拼八凑的写简历却又不知道自己写的如何。百度一下“加拿大简历”出来的所谓模版还不如你写的。SSC网站上就贴心的写明了加拿大求职中最常见的三个简历式样,链接在这里,拿走不谢:(success.uwo.ca/careers/ ) pdf 模版拿走不谢这样的好事,很多人念完四年都不知道。

International student service

国际生中心 - 从入学开始就和国际生中心打交道,从入校的一系列手续,带你了解学校设施,到每月组织了解加拿大文化的活动,看冰球吃火鸡,再到工签学签移民申请,国际生中心基本上就是国际学生的”go to place“。我知道很多留学生到了加拿大遇上续学签,申工签这样的事情还是会依赖当地中介,其实国际生中心就完全可以解决你的问题。 如果你喜欢交朋友,想要好好利用加拿大带给你的文化多样性,每周他们会搞一个global café 的活动,能遇上很多亚非拉的小盆友们!

Libraries

Western有8个大小不一的图书馆,大家最常去的是社科类的Weldon ( 最大)和自然科学类的 Talyor. 我自己还会经常去蹭法学院楼里的law library和ivey 商学院里面的 Bud Johnston。我记得在准备托福的时候,听力里总有那些和图书管理员的对话篇,大意是你要做某个研究不知道如何找资料,有哪些资料,然后图书管理员会帮助你种种,我以为是考试需要特意编的,没想在我第一学期期末写paper的那段时间亲自上演了多段诸如此类的对话。如果你来读研究生或者博士,还可以租用图书馆里的个人自习室,有一个更加安静和私人的自习空间。遇上期末考试的时候,图书馆会24/7开放,临时抱佛脚这种事还真是无国界的。 想要特别提的是图书馆提供的写作指导服务,一样也是免费的,一个人可以定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专门会有一个有经验的写作老师来帮你看你的论文,不只是在文法上,更是在思路上帮你整理。我自己得益很多。

Legal Aid

这一块经常被忽视,国际学生也常常有一种出门在外吃点亏没关系的心态,或者因为语言文化上的不熟悉,遇到一些问题不知道如何寻找帮助。Western 法学院下的community legal service (社区法律援助中心) 免费给在校的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很多和房东的纠纷,雇主的纠纷,以及申请移民的一些法律程序,这个中心都能给你提供帮助。

 法学院内图书馆

法学院内图书馆

伦敦

“最近怎么样啊 回国了嘛”

“没啊 还在加拿大苦逼”

”你在多伦多嘛“

”不是啊,我在伦敦“

”我以为你在加拿大啊“

”我是在加拿大啊!这里也有一个伦敦啊!“

“。。。。”

这样的对话在我来的前两年中无数次的上演,以致于我不得不复制了一段关于”加拿大伦敦市“的维基词条在剪贴板里随时备用。

 london skyline

london skyline

关于这个城市我想说的估计能再写一篇问答,怕你们没耐心看,先在这里提几点有意思的:

  • 伦敦之前一直是加拿大第10大城市,16年全民普查(census )出来之后被挤到了第11位。和大多区很多城市不同的是,华人并不是伦敦最大的少数族裔群体,除英语法语以外,西班牙语是最常见的第三种语言。最近几年, Western 和 Fanshawe College 招收了很多中国学生,因为多伦多房价的不断上涨,和伦敦教育资源被更多国人了解,华人的人口翻了很多倍。从过去4年连开了两家华人超市这点就能窥见一二。
  • 伦敦算是加拿大的一个教育重镇,西大和范莎就给城市贡献了10%的人口,还有安省排名前十的高中,河谷区和天主教两大教育局。
  • 伦敦因为地理位置,人口的分布,以及人口的代表性,是很多新商业模式的试验田,全加拿大第一个麦当劳就是在伦敦,加拿大最大的健身房 GoodLife 也是从伦敦发家。
  • 宜居 - 用加拿大本地人的话来说,伦敦是一个非常有社区感的城市( community feeling)。比起多伦多来,伦敦有更安静的社区,节奏更慢,绿植覆盖率很高,更多自然,出行方便。我当时住在学校西面,工作在市中心,即是是高峰期,开车20分钟就可以到家。但比起小镇来说,它又是一个成熟的城市,教育,医疗,金融,制造是其主要的产业。伦敦有三所大医院,依托大学的支持,伦敦的生物技术和医疗研究在全省前列。还有加拿大保险公司之一的伦敦保险(london life)。
 泰晤士河边公园

泰晤士河边公园

“如果你来”和“请不要嫌我唠叨”

  • 你们居然看到了这里!
  • 关于问题中提到的生活费用 - 伦敦的生活费用要低于在大多区。我自己搬过3次家,住过公寓(condon and apartment) 和house,一般来说,一个带卫生间的一室一厅是$500 – $800,取决于房子的地理位置和新旧程度。如果是和合用卫生间的单间,$350 – $500就能租到。吃饭的开销主要是看,自己做的多还是出去吃的多。我自己做饭的时候,一个月往死里吃也就吃了$250不到(“往死里吃”基本上就是指我去超市看到想吃的就买那种)。如果是学生,公车都是包含在学费里的。上班族的话,公车月票大概$80一个月。当然这些都是参考,生活方式不一样开销就会不同。
  • 之前的回答提到伦敦在“雪带”(snow belt)上,意味着伦敦下雪的频率高出大多区的其它城市。所以来伦敦后买双雪靴过冬会是比较好的投资(我说的雪靴可不是UGG,是哪种很丑但是所有人都穿所以就不觉得丑的snow boots哟)
  • 华人社区-伦敦的华人社区还是很活跃的,Western 也有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这样的组织。如果在外面想家,天冷寂寞想要找个老乡涮火锅,伦敦也是有这个条件的。农历新年的时候,各个华人组织都会搞一些联欢活动啊,筹款晚宴啊,对于刚去的留学生,给这些活动做志愿者也是很棒的体验,见了老乡,又积累了社区经验,一举两得。
  • 不管你是来一年,两年还是四年,我都鼓励你多多走出西大的“Western bubble“,去市中心的画廊赏画也好,去泰晤士河旁的springbank park 跑步也好,或者找一个你关心的社会问题做一些志愿者服务,或者说在8月的排骨节(rib fest)里专心啃完一块猪肋骨 - 多去体验这个学校,这个城市带给你的东西。不论你是希望读完留在加拿大,还是希望回国发展,既然来到这里,就要把自己抛出去。国内流行讲“走出舒适圈”(get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真的去做到这一点就是对新的东西说 yes。

一些资源

  • yourlondoncalling.ca/ 这是一个市政为在伦敦的年轻人特别做的网站,介绍了在伦敦如何住好,吃好,玩好的很多资源。(也是答主我在市政府工作的时候亲手负责的项目啊啊啊,我的一片赤诚你们感受到了嘛!)
  • weibo.com/westernintern Western University 的中文官方微博

补充信息

西安大略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现在new branding 是Western University 韦仕敦大学,加拿大一般都refer这个学校叫Western。改名背后的逻辑一方面是希望塑造精英大学的感觉,名字缩短,好记。也做了新的logo,新的紫色基调等等。但是很多官方的文件(例如毕业证)上面还是写的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

留学咨询:【北美文科】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申请【从入门到入学】

如过你在申请北美文科专业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有一点迷茫,有一点纠结,或是有一点选择障碍,希望我在美国读书工作的经验可以帮你重新找到努力的方向。

免费福利

1.注册后免费查看一份留学档案:香港大学心理学PhD录取者GPA、语言成绩、留学文书、实习科研情况

2.申请成功者背景参考:注册后添加客服,发送「目标申请国家/地区+专业」领取

3.注册后无限量查看:留学文书范文,含PS/SOP、简历、essay等

(免责声明:整理自网络,侵联删除)

芝士圈留学免费福利

  1. 注册后免费查看一份成功者申请档案: 名校录取者GPA、语言成绩、留学文书
  2. 申请成功者背景参考: 注册 后添加客服微信,发送「目标申请国家/地区+专业」领取
  3. 注册后无限量查看:留学文书范文,含PS/SOP、简历、essay等
添加收藏
已收藏